Linux中國

雲開發人員需要了解的硬體知識

雲無處不在,所以硬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鍵。

我們很容易忘記技術人員所取得的進步。在 2000 年代初期,大多數本地用戶組(LUG)定期舉行安裝節。那時,要配置一台機器來很好地運行 Linux,我們必須了解有關硬體的詳細信息以及如何配置它。現在,將近二十年後,有了一個項目,其核心理想是讓一台計算機運行 Linux 就像 API 調用一樣簡單。在這個新世界中,運維人員和開發者等不再需要擔心伺服器中的硬體。這種變化對下一代的運維人員和開發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計算機技術的早期,你不得不經常接觸硬體。如果計算機需要更多內存,你只需添加它即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也有了很大的發展。這最終使運維人員遠離硬體。過去需要去數據中心一趟,現在變成了遠程操作硬體的支持工單。最終,硬體被完全擺脫了。相反,你現在可以通過簡單的命令召喚和摧毀「伺服器」,而不必再擔心硬體問題。

這裡是真正的真相:硬體的存在是因為需要它來為雲提供動力。但是,雲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硬體對雲至關重要

雲是建立在利用抽象集中的基礎資源之上的。它的範圍可以從簡單的在你的 家庭實驗室 中運行幾個虛擬機的管理程序,到複雜的包括定製伺服器、網路設備、容器和從頭開始設計的專註於規模效率的技術。

它們是模糊的。它們在進化。

今天那些進入技術領域的人沒有那些更有經驗的開發人員實踐經驗。許多人從最早與計算機交互時就接受過使用雲的培訓。他們不知道不用按鈕來更改內存分配的世界。他們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技術棧的更高層次。然而,如果不了解他們所使用的基礎架構所建立的基礎,他們就會含蓄地放棄學習棧較低級別(包括硬體)的機會。這裡沒有說錯,因為雲基礎設施的實施者和運維人員已經做出了特定的選擇,有意讓他們的產品更易於使用。

這意味著現在,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有意識地考慮在選擇使用雲技術時你或其他人做出的權衡。大多數人在收到第一份超額的雲賬單或第一次因「吵鬧的鄰居」造成的中斷之前,不會知道已經做出了哪些權衡。企業能否信任他們的供應商做出最適合他們運營的權衡?供應商會建議更有效或更有利可圖的服務嗎?讓買家(或工程師!)當心。

有意識地考慮權衡取捨需要從多個角度審視你的要求和目標。基礎設施決策和其中的權衡是該項目的整個過程、設計或使用模型所固有的。這就是為什麼必須儘快計劃它們的原因。必須考慮多種不同的路徑,以便為你的項目找到一個合適的歸宿。

首先是要實現的目標或提供的服務的軸心。這可能伴隨著速度、質量或性能方面的要求。這本身可以驅動許多變數。你可能需要專用硬體(例如 GPU)才能以可接受的速度處理請求。此負載是否需要自動縮放?當然,這些路徑是交織在一起的。問題已經跳轉到「我的錢包會自動縮放嗎?」

業務需求是要考慮的另一部分。你的項目可能有特定的安全或合規性要求,這些要求規定了數據的存儲位置。鄰近相關服務也是一個潛在的問題。這包括確保與附近證券交易所的 低延遲連接 或能夠提供高質量的本地視頻緩存作為內容交付網路(CDN)的一部分。

然後是最後一部分,即所提供服務的價值和成本:一個人希望或可以花多少錢來滿足要求。這與第一條路徑緊密相關。你的業務是「什麼」以及你的業務「如何」運作。這可以像你的企業更喜歡資本支出還是更喜歡運營支出一樣普通。

當看到這些選項時,很容易看到改變任何一個變數都會開始改變其他變數。它們在本質上是相互交織的,一些技術可能允許這些變數動態變化。如果不了解較低層次的底層,你就有可能採取推動這種動態計費模式的路徑。對一些人來說,這是首選。對其他人來說,這可能是令人恐懼的。

儘管在現代技術棧中,學習特定的硬體知識已變得更加可有可無,但我們希望這篇文章能鼓勵你去研究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錯過的東西。硬體的改進是功能交付和效率提高的一個重要部分,將計算機從房間大小的怪物縮小到小到可以植入人體內。我們希望你花時間停下來,學習並考慮你的下一個項目將在什麼硬體平台上運行,即使你不控制它。

如果你是一個還沒有把頭從雲端拿出來的學生,去找一台 舊電腦,安裝一根內存,挑戰自己,學習新東西。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23/3/cloud-hardware

作者:Jay Faulkner 選題:lkxed 譯者:geekpi 校對:wxy

本文由 LCTT 原創編譯,Linux中國 榮譽推出


本文轉載來自 Linux 中國: https://github.com/Linux-CN/archive

對這篇文章感覺如何?

太棒了
0
不錯
0
愛死了
0
不太好
0
感覺很糟
0
雨落清風。心向陽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

    此站點使用Akismet來減少垃圾評論。了解我們如何處理您的評論數據

    More in:Linux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