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激蕩 30 年,我們是否還需要一個新的 Linux 發行版?
從黑客玩具到席捲互聯網
今年是 Linux 誕生 30 周年,我還依稀記得我在好多年前第一次接觸 Linux 時,它還只是一個小眾而新奇的操作系統。二十多年前,那時候 Windows 95 還在流行,IBM 的 OS/2 尚能見到影子,而不起眼的 Linux 還只是黑客們的一個新奇玩具。
似乎轉瞬間,Linux 已經席捲了整個互聯網,而與之伴生的開源也成為了主流的軟體和信息行業的時髦法則。從最初計算機誕生時的開源文化,到 IBM、微軟和甲骨文等商業軟體企業所奉行的閉源,再到包括 IBM、微軟在內軟體巨頭轉身擁抱開源和 Linux,歷史彷彿又走了一個輪迴。
我用的第一個 Linux 發行版是 Slackware Linux,這最早的 Linux 發行版之一,而且也是最長壽的 Linux 發行版之一,至今仍在持續發展。我還記得第一次安裝它時,由於要做雙引導,結果因為當時所使用的引導程序 LILO 不能引導超過 1024 柱面的分區,因而在安裝後首次重啟時就刷了滿屏的 0101010……,甚至看到沒有一行有用的錯誤信息。而那時,雖然 Google 已經誕生,但是我還尚不知道它,所以面對這種情況,讓人不知所措。
就是這樣的一個玩具一樣的操作系統,30 年來,經過無數人的努力,已經誕生了數百個分屬不同系列的 Linux 發行版,並擁有數萬自由及開源軟體,林林總總,幾乎肯定可以滿足你的任何需求。
CentOS 大變局
作為一個從業互聯網多年的技術人員,我幾乎都是在使用 Linux 來作為軟體基礎設施。從早期的 RedHat Linux,到後來的 CentOS,它基本上是我用來部署伺服器操作系統的不二選擇。Linux 作為伺服器操作系統,主要有兩大系列:Debian/Ubuntu 系、CentOS/SUSE 系。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國內在伺服器端使用 CentOS、RHEL、SUSE 等紅帽系的 Linux 發行版比較多。所以,無論是企業環境、雲環境,還是系統運維工程師們,都對 CentOS 等紅帽系的 Linux 青睞有加。
不過,意外總是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
今年,作為 CentOS Linux 背後的支持者,紅帽公司突然宣布,CentOS 將 終止既定的維護計劃。 CentOS 8 原本計劃維護 10 年, 一直支持到 2029 年 5 月 31 日,卻將在今年年底停止支持。而它的上一個版本 CentOS 7 都能維護到 2024 年。
當然,我們理解紅帽公司做出這樣的決定的 原因,但是其後果就是,原本將產品建築於具有 10 年維護期的 CentOS 8 的各個企業,紛紛發現他們面臨一個嚴重的危機。這就是,當紅帽不再提供免費的 CentOS 之後,其產品和服務底層的操作系統缺失了維護,將給其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當然,也並不是沒有解決方案。比如說,像 Facebook 這樣的大組織,就可以基於 CentOS Stream 定製自己的 Linux 發行版來使用。又比如說,可以考慮購買/訂閱紅帽的 RHEL 商業服務。再比如說,可以遷移到 Debian/Ubuntu,乃至於 *BSD 上。但是,對於廣大中小企業來說,這些選擇都存在一定的阻礙。
因此,也有人站出來,秉承 CentOS 原本的宗旨,繼續發行和維護一個類似 CentOS 的 Linux 發行版,比如說 Rocky Linux、Alma Linux 等等。雖然,目前這些替代品得到很多肯定,但是,就像被紅帽收購之前的 CentOS 一樣,誰也不知道這些替代品發行版及其支持服務能有多久。
還有更好的選擇么?
我認為有。
其實,在 CentOS 停服之後,國內一些互聯網大廠也紛紛考慮將自己原本自用的內部 Linux 發行版打造成公開可用的 Linux 發行版。但是,各家對此事的重視程度不同。我曾經開玩笑地點評過,有的是以戰略的方式去打造,有的是按戰術的方式去考慮,而有的可能只是以戰鬥級的規模去嘗試。以上就知名不具了。我就說說,我對其中一個 Linux 發行版的認識吧,以及,為什麼我認為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為什麼歐拉是更好的選擇?
歐拉可以更好的繼承和兼容 CentOS 基礎設施
歐拉最初發軔於華為內部的 Euler 操作系統,這是一個定製的 Linux 發行版。其採用和繼承了紅帽系的一些標誌性技術,比如,它們都採用了相同的包管理系統(雖然據稱歐拉也在考慮增加新的包管理系統),它們都採用了類似的文件系統布局和同一種安裝程序等等。
因此,如果你現有的操作系統使用的是 CentOS ,那麼遷移到 歐拉 還是比較輕鬆的,而且,歐拉還提供了專門的遷移嚮導程序。
旁註:歐拉 是 CentOS 的下游發行版嗎?
可能社區存在一些認識誤區,認為歐拉就是基於 CentOS Linux 衍生,並在此基礎上定製的。不是。歐拉與 CentOS 的關係,類似於 openSUSE 和 CentOS 的關係,即採用類似的包管理系統和文件系統布局;而不是類似 Oracle Linux 和 CentOS 的關係,即替換和增補部分組件和內核的方式。
結論:歐拉是一個沿襲了紅帽系的技術和慣例,但是獨立發展的 Linux 發行版。
牽一髮而動全身,歐拉已經成為華為的技術基座
就像前面說的,市面上並不乏類似於 CentOS 的發行版,但是,並不能給人以充足的信心。我們知道,開發並維護一個 Linux 發行版,其投入非常大,而且持續的維護也很辛苦。這一點可以從其他幾個主要 Linux 發行版的情況可以看出來,有的 Linux 發行版供應商幾年來多次賣身、有的轉向以雲服務為重心、有的幾年才能推出一個重大版本。
而據我了解,歐拉在推出伊始,就得到了華為的鼎力支持,不但投入了華為操作系統實驗室的技術高手,而且在產品、資金、宣傳和人員方面也不吝投入。或許你覺得這只是宣傳,但我覺得有一些事例可見一斑:歐拉在推出不久就擁有了諸多下游發行版,比如 UOS(原深度 Linux)、麒麟,甚至連 SUSE 都基於歐拉推出了下游發行版。試想,如果這些發行版認為歐拉只是曇花一現的 KPI 項目,它們會押注歐拉嗎?
既然如此,那我就對歐拉能得到持續而穩定的投入和支持擁有信心。所以,是否採用歐拉作為你的基礎設施,想必你也有一個判斷了吧?
歐拉有豐富而龐大的支持社區和支持企業
說實話,作為一個浸淫 Linux 開源圈子多年的技術人,我這些年見慣了技術社區的起起落落。但是我從來沒見過一個技術社區能如歐拉社區一樣迅速崛起並壯大。2019 年底,華為正式開源了歐拉操作系統,邀請社區開發者共同來貢獻。才僅僅一年半後,截止到 2021 年 9 月,歐拉社區 就已經擁有了 14 萬社區用戶,6 千多名社區貢獻者,8 千多款社區軟體,91 個特別興趣組(SIG)以及 9 個下游的商業發行版。不僅如此,歐拉還在操作系統之外,開源了虛擬化平台 StratoVirt、容器引擎 iSula 等重量級軟體。
所以,有這麼龐大的支持社區和這麼多的生態企業,你覺得需要擔心支持嗎?
為什麼我們還需要一個獨立的 Linux 發行版?
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現在的 Linux 發行版不少,但是真正能在企業級使用並不多。而以前,這些企業級的 Linux 操作系統往往是由國外的企業進行支持的。我們說,開源是無國界的,但是企業是有國界的,誰也不敢保證企業是否會受制於某個國家的法案而終止服務。因此,有一個國產的 Linux 發行版供應商至關重要。
這些年來,中國已經有一些 Linux 發行版供應商。如今,在國家的持續支持下,它們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不過,相對於中國迅猛發展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我們還需要更多、更有力的企業和社區的支持。此外,考慮到中國對晶元產業的迫切需求,我們也需要有一個符合中國發展的獨立 Linux 發行版來更好的支持這些國產的晶元和指令集。
雖然在企業運維中或多或少會使用英語等外語,但是就國內普遍的運維群體而言,對英語的嫻熟使用程度上尚有較大的欠缺,因此,這就需要有一個具有更熟悉的語言環境的本土技術社區,才能真正促進國內運維技術人群的發展。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只採用中文,而是會在滿足中文溝通和支持的基礎上,立足國際化,讓源於中國的 Linux 發行版走向世界。
而在這方面,歐拉已經做了一系列工作:
比如,對多種計算架構的支持。典型的,Linux 都會支持不同的技術架構,這包括 x86、ARM 等等。而國內諸多發力於處理器晶元的廠家也打造出了林林總總的不同特性的晶元,但是這些晶元要得到主流操作系統的支持,則需要更廣泛的認可和漫長的時間。如今的歐拉不但可以完美的運行在華為自家的鯤鵬處理器上,更是可以支撐國內多家的 ARM 伺服器。作為一個擁有多家下游商業發行版的 Linux 操作系統,如果能在歐拉上得到適配支持,無異於可以在更廣泛的用戶群體里提供對國產晶元的直接支持。
再比如,對新技術需求的支持。近些年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如雲邊端融合、以新的容器技術為代表的雲原生計算等等。這些都迫切需要在操作系統層面得到支持,由操作系統提供一個創新的平台,才能夠給這些新的技術突破提供成長的土壤。歐拉首先是一個 Linux 操作系統,但是它也是一個孵化新技術的「Apache 基金會」,在歐拉之上,已經有可以運行於多種邊緣設備的容器引擎 iSula、相對 QEMU 資源佔用減少了 80% 的 StratoVirt 等等新技術。
結語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30 年過去了,我們還需要一個新的 Linux 發行版嗎?我的答案是,需要。而且,我們已經提交了一份正在不斷豐滿的藍圖。
本文轉載來自 Linux 中國: https://github.com/Linux-CN/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