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國

鴻蒙之路,道阻且長

6 月 2 日晚上八點,鴻蒙召開了 2.0 的發布會,發布了鴻蒙 OS,以及一大批的新品。這兩天想必大家也都看到了不少。這篇文章不想討論鴻蒙系統本身的體驗層面的變化,而是將會將精力更多的投放在鴻蒙的生態發展中。

鴻蒙想要的是什麼?

從 2019 年鴻蒙發布,有幾個關鍵詞就是核心,分散式、全場景、自主研發,其中自主研發比較好理解,而分散式、全場景一直是我無法理解的,直到看了發布會,我才意識到鴻蒙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由於我近幾年來,使用的都是蘋果的生態,使用 Macbook Pro 辦公,使用 Homepod 聽歌,出門會使用 Airpods Pro 來降噪。所以,在看鴻蒙發布會的時候,我時常有一個想法:這個功能蘋果生態里已經有了啊? 或者是這個功能的 UI 交互確實是新的,但核心的體驗我在蘋果生態中也已經體驗了啊?

也正是這一刻,我悟了,鴻蒙想要的分散式、全場景,其實就是過去我在蘋果生態一直體驗的那些東西,不同的是,鴻蒙的分散式、全場景,是超出了蘋果生態所給予我的東西。

鴻蒙的 1 + 8 + N 戰略

鴻蒙的產品架構是 1+8+N,1 指的是手機,8 指的是 PC、平板、智慧屏、手錶、智能音箱、車機、耳機、AR/VR,N 則是更多的生態。

對比著我們來看蘋果的生態,1 指的是 iPhone,8 指的是 Macbook Pro、iPad、Apple TV、Apple Watch、Homepod、Apple Car、AirPods 以及不知道有沒有的 VR/AR 產品。

截止到這一步,鴻蒙和蘋果看起來都很像,那為什麼我又說華為超越了蘋果生態?

原因在於 8 加的 N。

在鴻蒙的描述中,N 是指更多的 IoT 設備,他們可以通過鴻蒙系統藉助 4G/5G/HiLink 等方式,和核心的 8 個產品進行連接,溝通,從而提升產品的智能性,讓用戶真正感受到產品的智能特性。

而在蘋果生態中,蘋果是不做 IoT 設備的操作系統的。鴻蒙既做了手機、核心設備的操作系統,還做了嵌入式的操作系統,確實可以讓 IoT 設備的操作體驗,如同 8 個核心設備的體驗,這一點是只制定標準,不下場做事的蘋果所無法達到的

可以說,鴻蒙生態假設真的鋪設起來了,體驗、易用性,可能都要超過蘋果生態目前能夠提供給我們的

鴻蒙生態之亂象

鴻蒙作為一個看起來還不錯的產品,為何近幾年來飽受爭議?我覺得主要是在宣傳策略上的混亂。

鴻蒙系統近幾年的搜索關注度

提起鴻蒙,數碼圈的人往往說的是鴻蒙 OS;而互聯網/科技圈的人說的往往是 OpenHarmony 操作系統。二者在宣傳的過程中,往往都是被人稱作是鴻蒙系統。

但實際上,鴻蒙 OS 是真正的鴻蒙 OS,OpenHarmony 僅僅是鴻蒙生態的一個基座,如果你將之與 Android 對比,便是 Android 與 AOSP 的區別。

OpenHarmony 架構圖

我們真正在使用的鴻蒙系統,是一個完整的、加入了各項系統設定的操作系統,而我們所看到的源碼的部分,只是一個操作系統的基座,你真正在使用的過程中,還需要做大量的修改和剪裁的版本。

不過,這樣的區分是一件好事。Android 當年之所以能夠盛行,AOSP 功不可沒。OpenHarmony 同樣承載了鴻蒙系統發揚光大的路線。

不過,OpenHarmony 本身也在宣傳上有硬傷。

一直以來,OpenHarmony 都被稱之為 Android 套殼,在我看來,是不完全準確的。OpenHarmony 在手機/平板/智慧屏部分,使用的是兼容 Android 的機制,而且兼容 Android 的路線也是沒有問題的;但在覆蓋面更廣的嵌入式設備中,產生的價值的是 2012 年就開發的 LiteOS;對於一些特定的場景下,OpenHarmony 可能會使用 Linux Kernel 來完成自己的工作。OpenHarmony 不是 Android 套殼,而是基於 Android /LiteOS/Linux Kernel 的土壤所誕生出來的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的研發一直以來都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生態問題,用戶不太會裸用操作系統提供的基礎功能,能夠留下用戶的,必然是操作系統之上的應用生態,對於 OpenHarmony 這樣的一個後來者,一個最為簡單高效獲得生態的方式,就是與原有生態的兼容,所以 OpenHarmony 兼容 Android 生態是在我意料之中的事情,倘若鴻蒙真的將整個系統完全重寫,那我反而不看好 OpenHarmony。

相比於說 OpenHarmony 套殼 Android,我更傾向於 OpenHarmony 編寫了一個抽象層,磨平了 LiteOS 和 Android 的系統 API,從而使得一些功能特性可以更加容易的在兩種系統之上來實現。而這些,也正是鴻蒙所宣傳的 1 + 8 + N戰略下的核心體驗的由來。

但不得不說,在宣傳上,OpenHarmony 做的很一般,甚至可能沒有起到好的作用,而是一個壞的作用。

鴻蒙生態的未來

說完了鴻蒙想要的東西和鴻蒙生態的亂象,最後,我想聊一聊關於鴻蒙的未來。

鴻蒙生態看起來非常的不錯,但,能否達到所預想的水平,又是另外一個問題,對於鴻蒙來說,前路依然坎坷。

在國內方面,鴻蒙如果希望進行推廣,就必須要考慮合作夥伴的問題,鴻蒙生態的建設不僅僅是華為的事情,華為可以完成 1+8 的建設,可後面的 N,是需要無數的中小 IoT 設備生產廠商共同建設而來的。

但,國內的廠商可能要面臨的問題就是,面對曾經的對手,是否還要繼續合作?如果合作了,未來是否會被華為卡脖子?華為又是否會在 OpenHarmony 中為自家系統添加單獨的優化?這些問題都會讓國內的廠商在面臨選擇時產生困惑。

此外,國內的廠商在完成了接入後, 鴻蒙想要擴大生態範圍,就必然需要進行出海,出海時就要正面與 Android、iOS 所構建的生態進行競爭,在海外生態不足的情況下,如何取得競爭的勝利,也是一個需要研究和探討的話題。

不過,說了這麼多困難,我還是想說,鴻蒙看起來真的很好,或許,有朝一日我會面臨這樣的選擇「花 15000 元,獲得完整的蘋果生態體驗;花 10000 元,獲得完整的鴻蒙生態體驗,可以實現蘋果生態 80% 甚至是 120% 的體驗」,你會怎麼選?

鴻蒙之路,道阻且長。


本文轉載來自 Linux 中國: https://github.com/Linux-CN/archive

對這篇文章感覺如何?

太棒了
0
不錯
0
愛死了
0
不太好
0
感覺很糟
0
雨落清風。心向陽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

    此站點使用Akismet來減少垃圾評論。了解我們如何處理您的評論數據

    More in:Linux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