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硬兼施:如何用 IoT 技術撬動產業互聯網
上周 UCloud 在上海舉辦了 2020 年的 ThinkInCloud 2020 大會,很榮幸,我代表 Linux 中國被邀請前往參會。在這次參會過程中,我發現 UCloud 新發布的物聯網產品有了一些不同的進展,期間得以和 UCloud 物聯網產品負責人錢波先生坐下來暢聊了一番 IoT 及 UCloud 在這方面的新成績。
錢波,具有多年互聯網產品研發經驗,當我們聊起 UCloud 此次發布的 IoT 產品矩陣,他饒有興緻地談起了UCloud在物聯網領域所致力的產品與技術方向。作為 UCloud 的產品研發總監、IoT 產品線負責人,長久以來的相關從業經驗讓他言談之間,就平添了一番信任感。
寶劍鋒從磨礪出
2018 年伊始, UCloud 決定將物聯網 IoT 作為一個新的增長點,開始投入人力和物力研發新產品;到 2019 年,UCloud 第一個物聯網產品 UIoT Core 發布;再到如今的 UCloud 物聯網產品家族正式結束公測,對外開放服務。其中經歷的種種,讓錢波激情澎湃。對於錢波來說,UCloud 的各種物聯網產品,就如同他的孩子一樣,從最早的只有基礎的設備聯網能力功能,到如今雲邊端的一攬子產品解決方案,UCloud 的物聯網產品在一天天長大,一天天變得更加的適用。
錢波說:「物聯網想要做好,雲、邊、端都要做好,一個做的不好,這個物聯網就是瘸腿的。」
談及對物聯網的認識,錢波說:「物聯網想要做好,雲、邊、端都要做好,一個做的不好,這個物聯網就是瘸腿的。」他補充到,其實一直以來,產業互聯網就有自己固有的問題:
- 行業內做上層業務的居多,缺乏廣連接高並發的技術經驗,導致設備連接多,並發一高平台就掛,結果設備的數據就丟失了;
- 行業內的設備類型很多,導致協議繁雜,無法統一,解決方案實現成本很高;
- 同時,物聯網開發涉及到雲、硬體、軟體等,整個研發鏈路長,耦合深,企業無法很好的解決項目管理中遇見的種種問題,如架構代碼復用;
- 此外,還有一個老大難,就是設備分散嚴重,老舊設備的改造成本極高。
這些問題,都是產業互聯網一直以來的痛點。為了解決這些個痛點,在他的帶領下,UCloud IoT 產品團隊推出了一系列產品,來解決產業互聯網的痛點。
讓產業互聯網上雲不再困難。
為了提供能夠承載更高壓力的雲服務,錢波團隊基於 UCloud 的各項公有雲能力,為產業互聯網提供了 UIoT Core,背靠 UCloud 豐富的雲計算資源,為產業互聯網提供功能強大、負載能力強的雲端物聯網底座。
為了解決設備協議繁雜的問題,他們在推出的 UIoT Edge 中提供了業界使用最為廣泛的 Modbus 協議的支持,讓主流的設備都可以輕鬆地完成設備的接入,對於一些分散的行業協議,還提供了協議驅動的開源框架,幫助設備快速實現協議並接入。另外,UCloud還將陸續推出DLT645、OPCUA等設備驅動,覆蓋更多的產業。
對於研發鏈路長的問題,UCloud 將整個物聯網涉及到的所有資源都基於 UCloud 本身的各項能力來實現。你可以在 UIoT Core 中輕鬆的調用來自 UCloud 公有雲的各項能力,從而讓整個流程中涉及到的各項資源更具備一致性。開發者可以輕鬆的調試各個環節,減少中間服務商的存在。
至於老舊設備的改造問題,UCloud 創新性的提供了一套 UIoT Edge Runtime ,藉助設備驅動,幫助產業互聯網無侵入地接入設備和實現強大的功能。
為了讓開發者們可以更好的基於 UIoT Core 開發產品,他們還調研了國內的開發者在嵌入式操作系統方面的投入,和國內的 RT-Thread 達成了合作,共同推出了 UIoT SDK For RTT,讓RT-Thread 開發者可以在 10 分鐘內,就完成產品的上雲和接入。
藉助這些能力,錢波和他的團隊讓產業互聯網上雲不再困難。
梅花香自苦寒來
時間的磨礪帶來的是 UCloud IoT 產品線的不斷壯大。和傳統的 IoT 雲服務提供商不同,UCloud 提供了很多極具特色又能夠幫助到產業互聯網企業的重要功能,比如可以解決老舊設備接入的開放協議驅動、可以解決 IoT 設備狀態留存的設備影子、可以自由流轉數據的規則引擎等等,雲端serverless風格的數據解析,一系列的功能都表現出了其產品研發團隊強大的實力。而在一些其他物聯網服務提供的通用能力中,UCloud也是做得有聲有色,如設備生命周期管理、物模型、日誌監控等,應有盡有。
整個 UCloud IoT 產品中,令我最為驚艷的是其 UIoT Edge 產品。UIoT Edge 產品所具備的特性,讓 UCloud IoT 產品和使用了這些 IoT 產品的場景更具備想像的空間。
在我看來,UIoT Edge 提供的 Modbus 和開放協議,讓存量的物聯網設備可以更好的接入到 UCloud IoT 體系中,這讓產業互聯網能以一個較低的成本接入到其中,而不至於完全重新開發。這讓產業互聯網的接入成為了一個可能,畢竟產業互聯網的各種設備其實造價很高,如果要求產業互聯網必須完全開發才能使用的話,成本未免太高。開放協議驅動的支持,則讓任何產品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完成接入,如果設備不支持 Modbus,就可以直接通過自行編寫驅動來完成接入,成本總體來說低於重新打造一批設備。
AIoT,這使得 UIoT Edge 擁有了更大的想像力。
而另一個更好的地方是 UIoT Edge 提供的函數計算環境,這個計算環境為 IoT 設備提供了一個新的可能: AIoT。有了函數計算環境,你可以用來做一些小計算量的邊緣數據處理,但同樣也可以用來執行一些機器學習的模型計算,從而實現在邊緣設備上的計算,從而落地 AIoT,這使得 UIoT Edge 擁有了更大的想像力。
而提到 UIoT Edge 的各項能力,錢波也給我分享了幾個案例:
UCloud 的合作夥伴一應科技,擁有多年的物業樓宇系統提供商經驗,藉助於 UCloud 的 UIoT Core 和 UIoT Edge 產品,將過去的數家廠商設備和雲服務整合到了一起。將其底層的邊緣設備,比如電氣火災、消防水壓、電力監控、人臉識別、視頻等,都整合到了一套基於 UIoT物聯網中台,並藉助於 UCloud 強大的公有雲能力,與其應用層的樓宇應用、工單調度、通行應用等整合在了一起。大大的提升了管理的效率,減少了整個環節過程中對不同廠商雲的依賴,提升穩定性。而這些,都得益於 UCloud 對於 Modbus、DLT645等協議的支持。
UCloud的合作夥伴晟能科技,長期從事電力能量源領域的解決方案研發,藉助於UIoT產品,通過裝有UIoT Edge的白盒ARM網關,實現了智能電力表計數據的實時採集與數據上雲,擴寬了其項目覆蓋能力。
而 AIoT 方面,UCloud 也有客戶基於 UIoT和UAI實現了在邊緣設備運行視覺檢測程序,通過神經網路來判斷藥片是否符合標準,問題藥片的識別和準確性都遠超傳統方案。
這些案例的分享,也證實了我對於 UIoT Edge 這個產品的看法 —— 前途無量。
另外,在採訪中錢波也透露,近期UCloud將推出幾款裝有UIoT Edge軟體的EdgeBox,同時加大行業設備協議接入的研發投入,使聚焦應用側的開發客戶真正做到數據採集的開箱即用;UCloud還將基於公有雲的UIoT產品,推出可私有部署的IoT產品,覆蓋更多領域,讓客戶有更多選擇。
總結
UCloud 的 IoT 產品矩陣組合拳打得很好,UIoT Core 解決基礎底座能力,讓設備可以有一個穩定的基礎做更多的事情; UIoT Edge 則為產業互聯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讓 UCloud 的產品可以服務更多的企業,產生更大的價值。對於苦於產業割裂的企業來說, UCloud 的產品,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本文轉載來自 Linux 中國: https://github.com/Linux-CN/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