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國

研究人員表示,到 2245 年信息量可能佔世界質量的一半

一位大學學者建議,數字內容應該與氣體、液體、等離子體和固體一樣,被視為第五種物質狀態。

英國朴茨茅斯大學高級講師、發表在《AIP Advances》雜誌上的《信息災難》一文的作者 Melvin Vopson 稱,由於以物理和數字方式創建、存儲和分發數據所使用的能量和資源,數據已經發生了演變,現在應該被視為質量

Vopson 還聲稱,數字比特正在走向壓倒地球的道路,最終將超過原子的數量。

給數字信息分配質量的想法建立在一些現有數據點的基礎之上。Vopson 引用了 IBM 的一項估計,發現數據每天以 2.5 萬億位元組的速度產生。他還將每英寸超過 1 太比特 terabit 的數據存儲密度考慮在內,將比特的大小與原子的大小進行比較。

假設數據生成量每年增長 50%,根據宣布 Vopson 研究的媒體發布,「比特的數量將在大約 150 年內等於地球上的原子數量。」

新聞稿中寫道:「大約 130 年後,維持數字信息創造所需的動力將等於地球上目前產生的所有動力,到 2245 年,地球上一半的質量將轉化為數字信息質量。」

Vopson 補充說,COVID-19 大流行正在提高數字數據創造的速度,並加速這一進程。

他警告說,一個飽和點即將到來:「即使假設未來的技術進步將比特大小降低到接近原子本身的大小,這個數字信息量所佔的比重將超過地球的大小,從而導致我們所定義的『信息災難』。」Vopson 在論文中寫道。

「我們正在一點一點地改變這個星球,這是一場看不見的危機,」Vopson 說,他是希捷科技公司的前研發科學家。

Vopson 並不是一個人在探索,信息並不是簡單的不可察覺的 1 和 0。根據發布的消息,Vopson 借鑒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質能對比;將熱力學定律應用於信息的 Rolf Landauer 的工作;以及數字比特的發明者 Claude Shannon 的工作。

「當一個人將信息內容帶入現有的物理理論中時,這幾乎就像物理學中的一切都多了一個維度,」Vopson 說。

他的論文總結道,隨著增長速度似乎不可阻擋,數字信息生產「將消耗地球上大部分的電力能源,從而導致道德和環境問題。」他的論文總結道。

有趣的是,除此以外,Vopson 還提出,如果像他所預測的那樣,未來地球的質量主要由信息位組成,並且有足夠的動力創造出來(不確定),那麼「可以設想未來的世界主要由計算機模擬,並由數字比特和計算機代碼主導,」他寫道。

via: https://www.networkworld.com/article/3570438/information-could-be-half-the-worlds-mass-by-2245-says-researcher.html

作者:Patrick Nelson 選題:lujun9972 譯者:wxy 校對:wxy

本文由 LCTT 原創編譯,Linux中國 榮譽推出


本文轉載來自 Linux 中國: https://github.com/Linux-CN/archive

對這篇文章感覺如何?

太棒了
0
不錯
0
愛死了
0
不太好
0
感覺很糟
0
雨落清風。心向陽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

    此站點使用Akismet來減少垃圾評論。了解我們如何處理您的評論數據

    More in:Linux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