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國

Python 處理錯誤的原則

處理「異常情況」是編程中爭論最多的問題之一。這可能是因為風險很大:處理不當的錯誤值甚至可以使龐大的系統癱瘓。由於「異常情況」從本質上來說,是測試不足的,但發生的頻率卻令人不快,因此,是否正確處理它們往往可以將一個噩夢般的系統與一個「可以工作」的系統區分開來。

從 Java 的 checked 異常,到 Erlang 的故障隔離,再到 Haskell 的 Maybe,不同的語言對錯誤處理的態度截然不同。

這兩條 Python 之禪是 Python 對這個話題的冥思。

錯誤絕不應該悄悄傳遞... Errors should never pass silently…

當 Python 之禪在 Tim Peters 眼裡閃爍而出之前,在維基百科被俗稱為「維基」之前,第一個維基網站 C2 就已經存在了,它是一個編程指南的寶庫。這些原則大多來自於 Smalltalk 編程社區。Smalltalk 的思想影響了許多面向對象的語言,包括 Python。

C2 維基定義了 武士原則 Samurai Principle :「勝利歸來,要麼不歸。」用 Python 人的術語來說,它鼓勵摒棄 哨兵值 sentinel value ,比如用返回 None-1 來表示無法完成任務,而是採用引發異常的方式。一個 None 是無聲的:它看起來像一個值,可以放在一個變數中,然後到處傳遞。有時,它甚至是一個有效的返回值。

這裡的原則是,如果一個函數不能完成它的契約,它應該「高調失敗」:引發一個異常。所引發的異常永遠不會看起來像是一個可能的值。它將跳過 returned_value = call_to_function(parameter) 行,並上升到調用棧中,可能使程序崩潰。

崩潰的調試是很直接的:有一個堆棧跟蹤來指示問題以及調用堆棧。崩潰可能意味著程序的必要條件沒有滿足,需要人為干預。它可能意味著程序的邏輯有問題。無論是哪種情況,高調失敗都比一個隱藏的、「缺失」的值要好。用 None 來感染程序的有效數據,直到它被用在某個地方,就如你可能已經知道的,錯誤信息會說 「None 沒有方法進行拆分」。

除非顯式消除 Unless explicitly silenced

有時需要顯式地捕獲異常。我們可能會預見到文件中的某些行格式錯誤,並希望以特殊的方式來處理它們,也許可以把它們放在一個「需要人來看看的行」的文件中,而不是讓整個程序崩潰。

Python 允許我們用 except 來捕獲異常。這意味著錯誤可以被顯式消除。這種明確性意味著 except 行在代碼審查中是可見的。質疑為什麼應該在這裡顯式消除異常並從異常中恢復,是有意義的。自問一下我們是否捕獲了太多或太少的異常也是有意義的。

因為這些全都是明確的,所以有人可以閱讀代碼並了解哪些異常是可以恢復的。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9/12/zen-python-errors

作者:Moshe Zadka 選題:lujun9972 譯者:wxy 校對:wxy

本文由 LCTT 原創編譯,Linux中國 榮譽推出


本文轉載來自 Linux 中國: https://github.com/Linux-CN/archive

對這篇文章感覺如何?

太棒了
0
不錯
0
愛死了
0
不太好
0
感覺很糟
0
雨落清風。心向陽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

    此站點使用Akismet來減少垃圾評論。了解我們如何處理您的評論數據

    More in:Linux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