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國

PHP 7.0 升級備註

  1. 向後不兼容的變化

語言變化

變數處理的變化

  • 間接變數、屬性和方法引用現在以從左到右的語義進行解釋。一些例子:
$$foo['bar']['baz'] // 解釋做 ($$foo)['bar']['baz']   
$foo->$bar['baz']   // 解釋做 ($foo->$bar)['baz']
$foo->$bar['baz']() // 解釋做 ($foo->$bar)['baz']()
Foo::$bar['baz']()  // 解釋做 (Foo::$bar)['baz']()

要恢復以前的行為,需要顯式地加大括弧:

${$foo['bar']['baz']}
$foo->{$bar['baz']}
$foo->{$bar['baz']}()
Foo::{$bar['baz']}()
  • 全局關鍵字現在只接受簡單變數。像以前的
global $$foo->bar;

現在要求如下寫法:

global ${$foo->bar};
  • 變數或函數調用的前後加上括弧不再有任何影響。例如下列代碼,函數調用結果以引用的方式傳給一個函數
function getArray() { return [1, 2, 3]; }

$last = array_pop(getArray());
// Strict Standards: 只有變數可以用引用方式傳遞
$last = array_pop((getArray()));
// Strict Standards: 只有變數可以用引用方式傳遞

現在無論是否使用括弧,都會拋出一個嚴格標準錯誤。以前在第二種調用方式下不會有提示。

  • 數組元素或對象屬性自動安裝引用順序創建,現在的結果順序將不同。例如:
$array = [];
$array["a"] =& $array["b"];
$array["b"] = 1;
var_dump($array);

現在結果是 ["a" => 1, "b" => 1],而以前的結果是 ["b" => 1, "a" => 1]。

相關的 RFC:

list() 的變化

  • list() 不再以反序賦值,例如:
list($array[], $array[], $array[]) = [1, 2, 3];
var_dump($array);

現在結果是 $array == [1, 2, 3] ,而不是 [3, 2, 1]。注意僅賦值順序變化了,而賦值仍然一致(LCTT 譯註:即以前的 list()行為是從後面的變數開始逐一賦值,這樣對與上述用法就會產生 [3,2,1] 這樣的結果了。)。例如,類似如下的常規用法

list($a, $b, $c) = [1, 2, 3];
// $a = 1; $b = 2; $c = 3;

仍然保持當前的行為。

  • 不再允許對空的 list() 賦值。如下全是無效的:
list() = $a;
list(,,) = $a;
list($x, list(), $y) = $a;
  • list() 不再支持對字元串的拆分(以前也只在某些情況下支持)。如下代碼:
$string = "xy";
list($x, $y) = $string;

現在的結果是: $x == null 和 $y == null (沒有提示),而以前的結果是: $x == "x" 和 $y == "y" 。此外, list() 現在總是可以處理實現了 ArrayAccess 的對象,例如:

list($a, $b) = (object) new ArrayObject([0, 1]);

現在的結果是: $a == 0 和 $b == 1。 以前 $a 和 $b 都是 null。

相關 RFC:

foreach 的變化

  • foreach() 迭代不再影響數組內部指針,數組指針可通過 current()/next() 等系列的函數訪問。例如:
$array = [0, 1, 2];
foreach ($array as &$val) {
    var_dump(current($array));
}

現在將指向值 int(0) 三次。以前的輸出是 int(1)、int(2) 和 bool(false)。

  • 在對數組按值迭代時,foreach 總是在對數組副本進行操作,在迭代中任何對數組的操作都不會影響到迭代行為。例如:
$array = [0, 1, 2];
$ref =& $array; // Necessary to trigger the old behavior
foreach ($array as $val) {
    var_dump($val);
    unset($array[1]);
}

現在將列印出全部三個元素 (0 1 2),而以前第二個元素 1 會跳過 (0 2)。

  • 在對數組按引用迭代時,對數組的修改將繼續會影響到迭代。不過,現在 PHP 在使用數字作為鍵時可以更好的維護數組內的位置。例如,在按引用迭代過程中添加數組元素:
$array = [0];
foreach ($array as &$val) {
    var_dump($val);
    $array[1] = 1;
}

現在迭代會正確的添加了元素。如上代碼輸出是 "int(0) int(1)",而以前只是 "int(0)"。

  • 對普通(不可遍歷的)對象按值或按引用迭代的行為類似於對數組進行按引用迭代。這符合以前的行為,除了如上一點所述的更精確的位置管理的改進。
  • 對可遍歷對象的迭代行為保持不變。

相關 RFC: https://wiki.php.net/rfc/php7_foreach

參數處理的變化

  • 不能定義兩個同名的函數參數。例如,下面的方法將會觸發編譯時錯誤:
public function foo($a, $b, $unused, $unused) {
    // ...
}

如上的代碼應該修改使用不同的參數名,如:

public function foo($a, $b, $unused1, $unused2) {
    // ...
}
  • func_get_arg() 和 func_get_args() 函數不再返回傳遞給參數的原始值,而是返回其當前值(也許會被修改)。例如:
function foo($x) {
    $x++;
    var_dump(func_get_arg(0));
}
foo(1);

將會列印 "2" 而不是 "1"。代碼應該改成僅在調用 func_get_arg(s) 後進行修改操作。

function foo($x) {
    var_dump(func_get_arg(0));
    $x++;
}

或者應該避免修改參數:

function foo($x) {
    $newX = $x + 1;
    var_dump(func_get_arg(0));
}
  • 類似的,異常回溯也不再顯示傳遞給函數的原始值,而是修改後的值。例如:
function foo($x) {
    $x = 42;
    throw new Exception;
}
foo("string");

現在堆棧跟蹤的結果是:

Stack trace:
#0 file.php(4): foo(42)
#1 {main}

而以前是:

Stack trace:
#0 file.php(4): foo('string')
#1 {main}

這並不會影響到你的代碼的運行時行為,值得注意的是在調試時會有所不同。

同樣的限制也會影響到 debug_backtrace() 及其它檢查函數參數的函數。

相關 RFC: https://wiki.php.net/phpng

整數處理的變化

  • 無效的八進位表示(包含大於7的數字)現在會產生編譯錯誤。例如,下列代碼不再有效:
$i = 0781; // 8 不是一個有效的八進位數字!

以前,無效的數字(以及無效數字後的任何數字)會簡單的忽略。以前如上 $i 的值是 7,因為後兩位數字會被悄悄丟棄。

  • 二進位以負數鏡像位移現在會拋出一個算術錯誤:
var_dump(1 >> -1);
// ArithmeticError: 以負數進行位移
  • 向左位移的位數超出了整型寬度時,結果總是 0。
var_dump(1 << 64); // int(0)

以前上述代碼的結果依賴於所用的 CPU 架構。例如,在 x86(包括 x86-64) 上結果是 int(1),因為其位移操作數在範圍內。

  • 類似的,向右位移的位數超出了整型寬度時,其結果總是 0 或 -1 (依賴於符號):
var_dump(1 >> 64);  // int(0)
var_dump(-1 >> 64); // int(-1)

相關 RFC: https://wiki.php.net/rfc/integer_semantics

字元串處理的變化

  • 包含十六進位數字的字元串不會再被當做數字,也不會被特殊處理。參見例子中的新行為:
var_dump("0x123" == "291");     // bool(false)     (以前是 true)
var_dump(is_numeric("0x123"));  // bool(false)     (以前是 true)
var_dump("0xe" + "0x1");        // int(0)          (以前是 16)

var_dump(substr("foo", "0x1")); // string(3) "foo" (以前是 "oo")
// 注意:遇到了一個非正常格式的數字

filter_var() 可以用來檢查一個字元串是否包含了十六進位數字,或這個字元串是否能轉換為整數:

$str = "0xffff";
$int = filter_var($str, FILTER_VALIDATE_INT, FILTER_FLAG_ALLOW_HEX);
if (false === $int) {
    throw new Exception("Invalid integer!");
}
var_dump($int); // int(65535)
  • 由於給雙引號字元串和 HERE 文檔增加了 Unicode 碼點轉義格式(Unicode Codepoint Escape Syntax), 所以帶有無效序列的 "u{" 現在會造成錯誤:
$str = "u{xyz}"; // 致命錯誤:無效的 UTF-8 碼點轉義序列

要避免這種情況,需要轉義開頭的反斜杠:

$str = "\u{xyz}"; // 正確

不過,不跟隨 { 的 "u" 不受影響。如下代碼不會生成錯誤,和前面的一樣工作:

$str = "u202e"; // 正確

相關 RFC:

錯誤處理的變化

  • 現在有兩個異常類: Exception 和 Error 。這兩個類都實現了一個新介面: Throwable 。在異常處理代碼中的類型指示也許需要修改來處理這種情況。
  • 一些致命錯誤和可恢復的致命錯誤現在改為拋出一個 Error 。由於 Error 是一個獨立於 Exception 的類,這些異常不會被已有的 try/catch 塊捕獲。

可恢復的致命錯誤被轉換為一個異常,所以它們不能在錯誤處理裡面悄悄的忽略。部分情況下,類型指示失敗不再能忽略。

  • 解析錯誤現在會生成一個 Error 擴展的 ParseError 。除了以前的基於返回值 / errorgetlast() 的處理,對某些可能無效的代碼的 eval() 的錯誤處理應該改為捕獲 ParseError 。
  • 內部類的構造函數在失敗時總是會拋出一個異常。以前一些構造函數會返回 NULL 或一個不可用的對象。
  • 一些 E_STRICT 提示的錯誤級別改變了。

相關 RFC:

其它的語言變化

  • 靜態調用一個不兼容的 $this 上下文的非靜態調用的做法不再支持。這種情況下,$this 是沒有定義的,但是對它的調用是允許的,並帶有一個廢棄提示。例子:
class A {
    public function test() { var_dump($this); }
}

// 注意:沒有從類 A 進行擴展
class B {
    public function callNonStaticMethodOfA() { A::test(); }
}

(new B)->callNonStaticMethodOfA();

// 廢棄:非靜態方法 A::test() 不應該被靜態調用
// 提示:未定義的變數 $this
NULL

注意,這僅出現在來自不兼容上下文的調用上。如果類 B 擴展自類 A ,調用會被允許,沒有任何提示。

  • 不能使用下列類名、介面名和特殊名(大小寫敏感):
bool
int
float
string
null
false
true

這用於 class/interface/trait 聲明、 class_alias() 和 use 語句中。

此外,下列類名、介面名和特殊名保留做將來使用,但是使用時尚不會拋出錯誤:

resource
object
mixed
numeric
  • yield 語句結構當用在一個表達式上下文時,不再要求括弧。它現在是一個優先順序在 「print」 和 「=>」 之間的右結合操作符。在某些情況下這會導致不同的行為,例如:
echo yield -1;
// 以前被解釋如下
echo (yield) - 1;
// 現在被解釋如下
echo yield (-1);

yield $foo or die;
// 以前被解釋如下
yield ($foo or die);
// 現在被解釋如下
(yield $foo) or die;

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增加括弧來解決。

  • 移除了 ASP (<%) 和 script (

此站點使用Akismet來減少垃圾評論。了解我們如何處理您的評論數據

More in:Linux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