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硬體、開源軟體:華為之開放觀
過去,我眼中的華為是神秘、大公司體制的代名詞,但是,這一次 HDC.Cloud 華為開發者大會的參會體驗和所見所聞,打破了我對於華為的認知,如今的華為與開放、創新等關鍵詞緊密聯繫在一起。
一、引語
突如其來的全球性疫情的爆發,打亂了這個世界很多既定的事情。作為一個 IT 「會蟲」,我每年要參加很多重要的行業峰會,但如今的疫情形勢,顯然現場參會不再是一個好主意。在年前,我參加了華為的 HDC.Cloud 媒體預熱會,近距離了解了原計劃在春節後舉辦 HDC.Cloud,對這次計劃中的大會充滿了期待,也準備親自去了解一些有趣的話題。
在目前看起來還是愈演愈烈的疫情之下,全球各類 IT 行業的峰會紛紛停擺,或從線下改為線上,或延期觀望,甚至直接取消的也比比皆是。
而這次華為的 HDC.Cloud 也在調整之後,決定將原本預計參會規模達上萬人的行業頂級峰會改為線上舉辦。說實話,在參會之前,我對線上會議能不能如以往般直面演講者獲得最新的重要信息還是有一定的疑慮的——不過事實上證明,至少在華為的 IT 基礎設施加持之下,效果要比預期的好,只是心疼我滾燙的筆記本電腦。
作為中國的一家開源社區,華為的開源舉措和戰略是我最為關注的,因此,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向大家分享我對華為在開源方面的觀察和感受。
二、軟體開源
可以說,以華為這些年來的表現來看,已經將開源和開放作為其主要的生態戰略來推進,這在華為的很多宣傳和會議上,尤其是這次的 HDC.Cloud 上更為顯著。幾乎在每個話題和演講中,都會或多或少地提及開源和開放生態。
首先說開源軟體,除了華為捐贈給 Apache 基金會的 ServiceComb、CarbonData、MetaModel 等若干頂級項目之外,華為在 GitHub 上的幾個企業賬戶中還有很多項目:
- huawei :160
- huaweicloud :93
- huawei-cloudnative :18
- huawei-noah:15
- liteos :11
- ……
讓我們再梳理下 openEuler 社區的幾大里程碑事件:
- 2019 年 9 月 18 日,華為宣布操作系統 、資料庫等的開源計劃,openEuler 開源社區上線(社區地址:https://openeuler.org/zh/)。
- 2019 年 12 月 31 日,openEuler 源代碼正式上線,至 3 月 25 日,下載 ISO 的累計次數:5479,貢獻代碼的總人數 220、總次數 5324。
- 2020 年 3 月 27 日,openEuler 開源社區正式發布 openEuler 20.03 LTS(長期支持)版本。該版本是自開源社區上線以來的首個 LTS 版本。
當前,openEuler 社區秘書處、技術委員會、安全委員會等組織已開始運作,社區參與者申請並成立了 30 多個項目組。
這些其實並不出乎我們的預期,不過在這次會議上,大家之前關注頗多的 openEuler 這次披露了一個重要消息,它成功地和國內 4 家重要的操作系統廠家麒麟軟體、普華基礎軟體、統信軟體、中科院軟體所等達成了合作,共同宣布基於 openEuler 的商用版本操作系統正式發布,以加速鯤鵬相關技術在各行業的落地和應用。
openEuler 社區後續將每兩年發布一次 LTS 版本,每 6 個月發布一次社區創新版本,並提供 CVE 漏洞管理能力。 openEuler也將始終堅持 Upstream First 策略,所有能力第一時間向上游開源社區推送。
openEuler 20.03 LTS 版本基於華為長期的技術積累和產品實踐,在穩定性、安全性上達到了業界領先水平,並通過軟體全棧的技術優化,充分釋放多樣化計算平台算力。
這說明了什麼?openEuler 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 Linux 發行版,而是作為上游發行版,以開放的姿態迎來了國內各大操作系統廠商的支持。這在我的印象中,還是國內第一次跨越一家一地的操作系統層面的大合作,其開放形態可見一斑,也映射出了大家對鯤鵬計算生態的看好。
三、硬體開放
除了軟體的開源,華為硬體開放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這體現在了華為為其通用計算處理器「鯤鵬」和人工智慧處理器「昇騰」打造的開放生態上。
很多人知道開源軟體,但是對硬體怎麼開放不甚瞭然。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開源這個詞已經逐漸被大眾所接觸和理解。以粗淺的解釋來說,所謂開源軟體就是將軟體的源代碼公開出來。有些人會疑問,那麼硬體怎麼開源呢?
開源硬體和非開源硬體有很多區別,但是開源硬體聯盟(OSHWA)定義了一個大多數人同意的定義,如果你熟悉開源軟體,這不會聽上去太奇怪:「開源硬體(OSHW)是一個指有形的造物:機器、設備或者其它物理東西的術語——其設計向公眾發布,任何人可以製造、修改、分發並使用那些造物。」
為了營造開放的計算生態,華為聚焦做好處理器、板卡和主板等底層基礎硬體設施,並開發硬體設施的相關資源,使能合作夥伴優先發展自有品牌的計算產品整機。目前全球已經有黃河、長虹天宮、紫光恆越、同方、湘江等11家整機廠商基於鯤鵬主板推出自有品牌的伺服器及PC產品。對於個人來說,我們可能很快就可以用上基於鯤鵬處理器的 PC 和伺服器產品了。
多樣化計算時代,計算產品能夠有新的選擇,得益於華為一直以來在技術研發方面的高度投入。從2004年華為開始投資研發第一顆嵌入式處理晶元以來,目前已總共投入超過2萬名的工程師,在去年9月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基於「鯤鵬+昇騰」雙引擎正式發布了計算戰略,以「一雲兩翼雙引擎」的計算產業布局,致力於為世界提供最強算力。最終形成了以「鯤鵬+昇騰」為核心的基礎晶元族,滿足世界對通用計算和智能計算的最新需求。
三、開發者扶持
再次投入 2 億美元的沃土計劃 2.0
作為開源的土壤,開發者也是屢屢被華為提在口中的。在華為開發者大會 2020(Cloud)上,華為高調宣布「沃土計劃 2.0」的進一步舉措,將在 2020 年投入 2 億美元推動鯤鵬計算產業發展,並公布面向高校、初創企業、開發人員及合作夥伴的扶持細則。
- 高校教研扶持:面向高校,提供1億人民幣的扶持金額,包括人才培養,雲資源及樣機支持,同時華為與教育部簽署3年協議投入 10 億人民幣,共同推進人才的培養。
- 初創企業及開發人員扶持:面向初創企業及個體開發人員,以雲資源及線下活動的方式發放 1 億人民幣的補助,每家初創公司最高可獲得 75 萬人民幣的雲券。
- 合作夥伴發展扶持:面向合作夥伴,提供6億人民幣的扶持總額,其中 3 億人民幣一次性研發費用補貼,3 億人民幣的雲資源。
華為雲與計算 BG 總裁侯金龍在《與全球開發者共成長,共贏計算新時代》主題演講時表示:「開發者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也是企業創新的引擎和產業生態的靈魂。華為去年發布了沃土計劃 2.0,計劃 5 年內發展 500 萬開發者,目前華為雲開發者已經增長到 160 萬。」
華為雲與計算 BG 總裁侯金龍在主題演講
打造鯤鵬的開發工具平台
為了讓每位開發者用上並用好鯤鵬,華為在大會上發布了 CloudIDE 開發環境服務、鯤鵬加速庫和開發者社區。
站在鯤鵬開發者的角度,如果在本地做開發構建,則需要做交叉編譯;而如果在鯤鵬環境做原生編譯,則面臨著和其它工作的割裂。而現在,有了支持鯤鵬原生開發環境的華為雲 CloudIDE,這個痛點就迎刃而解。華為雲 DevCloud 研發總監王亞偉介紹, CloudIDE 只需要幾十秒時間就能快速創建鯤鵬原生的雲端開發環境,開發者可以直接在瀏覽器內連接到雲端實例,進行編碼、調試、測試,10 分鐘就能快速開發鯤鵬雲原生應用。
作為華為雲 DevCloud 開發平台組件之一,CloudIDE 是輕量化的基於 Web 的集成開發環境服務,支持鯤鵬原生和多語言,打通了開發態和運行態。目前,已有超過 40 萬用戶在 DevCloud 上開發了超過 50 萬個項目。而且,2020 年 CloudIDE 對所有鯤鵬實例全年免費。
此外,華為還提供了鯤鵬加速庫。它分為基礎,壓縮,加解密,存儲,多媒體五大類,應用開發者可以在代碼修改量不到1%的情況下,將性能提升大於 10% 甚至在加解密等場景下將性能提升超過 100%。
如今,鯤鵬開發者們還有了一個活躍的開發者社區,匯聚集了全棧軟硬體知識、鯤鵬產業資訊、政策發布、認證查詢等信息,華為還為社區提供全天候 7x24H 的專家在線服務。
四、結語
華為在計算產業的發展策略「硬體開放,軟體開源,使能合作夥伴」,同時華為也是業界唯一一家同時擁有「CPU、NPU、存儲控制、網路互連、智能管理」五大關鍵晶元的廠商。
對於華為來說,惟有以軟體開源+硬體開放,才能發掘更大的潛能、釋放更大的算力,為數字經濟時代提供最具創新性的核心生產力。隨著華為持續不斷地提供各種資源,幫助廣大開發者學習和使用鯤鵬,會幫助更多的夥伴逐步實現應用的遷移。
華為是國內難得的高研發投入企業,並不斷推出開放的策略,對於整個產業中的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重大的利好消息。學習、理解、利用華為所開放出來的這些技術,對於我們這些從業者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好資料。也希望更多的企業能夠向華為學習,從閉源、封閉,漸漸走向開放。
本文轉載來自 Linux 中國: https://github.com/Linux-CN/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