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國

我的 Linux 故事:用開源打破語言壁壘

相較於我的許多同行和同事,我的開源之旅開始得著實很晚。

2000 年,我實現了我從高中開始的夢想 —— 買一台屬於我自己的個人計算機,當時我正在攻讀醫學研究生學位。在那之前,我對計算機的唯一接觸是偶爾在圖書館或網吧上網,當時這些地方電腦使用的收費都相當高昂。所以我省下了一部分研究生津貼,設法買了一台 Pentium III 550 Mhz、128MB 內存的電腦,並且像當時大多數印度電腦的標準配置一樣,裝著盜版的 Windows 98 系統。

我的宿舍房間上不了網。我不得不去附近的網吧,在那裡下載軟體,然後隨身帶著幾十張軟盤。

當我終於擁有了自己的計算機,我非常高興,但有一點也讓我感到困擾,那就是我無法用我的母語孟加拉語寫東西。我碰到了 CDAC 提供的資源,CDAC 是一個政府機構,它提供的印度語言工具是基於 ISCII 的,ISCII 是一個較早的國家標準,而印度語的 Unicode 標準就是基於這個標準。很難學習它的鍵盤布局。

我的第一次貢獻

不久後,我遇到了一款名叫 Yudit 的軟體,它使用標準的 QWERTY 鍵盤布局來提供印地語的拼音輸入。正是在通過 Yudit,我第一次遇到了諸如開源和自由軟體、GNU 和 Linux 之類的術語。Yudit 也允許我把 UI 組件翻譯成孟加拉語,當我將翻譯提交給開發人員時,他很高興地將它們合併到了下一個版本中,並在軟體的 README 文件中稱讚了我的功勞。

第一次看到一款應用程序的用戶元素以我的母語呈現,我感到十分興奮。此外,儘管對寫代碼的知識幾乎為零,我依然能夠為軟體開發做出貢獻。我繼續為 Yudit 創建了一個從 ISCII 到 Unicode 的轉換器,這個轉換器還可以用於各種印度語言之間的直譯。我還買了本 Linux 雜誌,隨刊附贈了一張 Knoppix 的免費 live CD,正是通過它我體驗到了 Linux 桌面。

我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缺乏與 Unicode 兼容的 OpenType Bangla 字體。我使用的字體是共享軟體,我需要為它支付許可費用。我在想,「為什麼不嘗試親自開發呢?」在此過程中,我通過 bengalinux.org(後來更名為 Ankur 小組)接觸到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孟加拉語使用者,他們正試圖在 Linux 操作系統中使用孟加拉語。

我加入了他們的郵件列表,我們在內部與當局之間討論了孟加拉語的 Unicode 和 OpenType 規範中的各種缺陷,然後在適當的時候進行了糾正。我的貢獻是將傳統的孟加拉字體轉換為兼容 Unicode 的 OpenType 字體,翻譯 UI 等。這個小組還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張帶有孟加拉語 UI 的 Live Linux CD。

2003 年,我搬家到了一個無法訪問互聯網的地方。我只有在周日去加爾各答時才能聯繫到小組。當時,Linux 的孟加拉語本地化已經成為了主流。我們的一些志願者加入了 Red Hat 從事翻譯和字體開發工作。我也忙於我的醫療工作,幾乎沒時間去進行開源開發。

如今,我覺得使用 Linux 做日常工作比其他任何操作系統都要舒服。我也為能與一個能讓人們用自己的語言交流的項目聯繫在一起而感到自豪。它也為長期以來由於不會說英語而被認為處於「 數字鴻溝 digital divide 」另一端的人們帶來了計算能力。孟加拉語實際上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這個項目消除了全球人口中很大一部分人接觸數字科技的主要語言壁壘。

加入開源

加入到開源運動中來很容易。主動做一些對自己有用的事情,然後思索一下所做的事情如何能對他人也有幫助。關鍵在於使它免費可用,它可以給世界帶來難以估量的價值。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20/7/linux-bengali

作者:Dr Anirban Mitra 選題:lujun9972 譯者:JonnieWayy 校對:wxy

本文由 LCTT 原創編譯,Linux中國 榮譽推出


本文轉載來自 Linux 中國: https://github.com/Linux-CN/archive

對這篇文章感覺如何?

太棒了
0
不錯
0
愛死了
0
不太好
0
感覺很糟
0
雨落清風。心向陽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

    此站點使用Akismet來減少垃圾評論。了解我們如何處理您的評論數據

    More in:Linux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