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強迫症!160GB硬碟雙系統整數分區推薦方案
以下是我在 160GB 硬碟上的分區方案,採用 Windows Server 2003 SP2(32位)、CentOS Linux 6.5(64位)雙系統,作為日常辦公桌面環境使用。
基本思路是這樣的:
- 各分區大小儘可能為整數,看上去舒服一些(有些強迫症);
- 兩個系統之間需要進行文件共享和數據交換;
- 使用過程中,雙系統盡量不發生干擾,避免誤操作對另一系統破壞;
- 重新安裝系統時不影響用戶數據。
- 日常辦公使用,主要進行文檔字處理,有少量圖片製作和編輯,不作為數據伺服器使用。
具體分區如下(Linux 環境 fdisk 顯示效果):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1 1175 9438156 7 HPFS/NTFS
/dev/sda2 1176 2505 10683225 83 Linux
/dev/sda3 2506 19457 136166940 5 Extended
/dev/sda5 2506 5116 20972826 7 HPFS/NTFS
/dev/sda6 5117 9033 31463271 7 HPFS/NTFS
/dev/sda7 9034 12954 31495401 b W95 FAT32
/dev/sda8 12955 19457 52235316 83 Linux
Windows 四個分區:
C盤(NTFS) 操作系統、D盤(NTFS) 應用軟體、E盤(NTFS) 工作專區、F盤(FAT32) 交換存儲。
Linux兩個分區:
/(Ext4) 操作系統、/home(Ext4) 用戶數據,將Windows的四個分區自動掛載,其中C、D、E盤採用只讀方式掛載保護原有數據,F盤以讀寫方式掛載以便在兩個系統交換數據。
關於swap分區的說明:
考慮到這台機器不做伺服器,且 2GB 內存夠用了,因此沒有劃分 Swap 分區。
針對 swap 分區是否應該劃分的問題,我做一些補充說明:
將 Linux 環境作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使用, 已經有兩年多了。起初我也是按照網上總結出的經驗, 劃分有 swap 分區, 使用過程中發現, swap 的使用率幾乎都維持在 0% 。
針對這個現象我查閱了相關的資料, 也在群里詢問過一些技術老鳥。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Linux 環境中 swap 的作用 和 windows 環境中的虛擬內存(pagefile.sys)是類似的。(抱歉,用Win的眼光來看待Linux,只是為了讓新手們能更快更準確的理解。)當內存使用率過高,或單個進程佔用內存過大時,採取把部分內存數據轉儲到硬碟。我們都知道,硬碟的讀寫速度與內存相比,是低了好幾個數量級的。
因此,在現今主流機型硬體配置的前提下(2-8G內存),劃分 swap 的意義不大。當然,這需要有一個前提, 那就是 Linux 作為普通桌面使用,而沒有複雜科學計算和3D建模,沒有大負荷的資料庫、Web、Samba 等伺服器。
如何分區,其實並不是照抄照搬,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思考,在 資源(硬碟容量等) 和 需求(所需應用、期望的效率、存儲的數據量和分類等) 方面取得一個適合於自己的平衡點。
分區在 Windows 環境 的效果,整數分區:
分區在 Linux 環境 的效果,整數分區:
順便秀一下我的 CentOS Linux 6.5 桌面:
在實際工作中,這個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感覺用得很順手。
特地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喜歡!
歡迎跟帖討論。
作者:僅此一仙『QQ:46231375』@ 江西
本文轉載來自 Linux 中國: https://github.com/Linux-CN/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