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國

使用一條 CI/CD 流水線管理所有的產品

當我加入 WorkSafeBC 負責雲端運維和工程流程優化的雲端運維團隊時,我和大家分享了我的夢想,那就是一個工具化的流水線,每一個產品都可以持續集成和持續交付。

根據 Lukas Klose 的說法, 流程 flow (在軟體工程的語境內)是「軟體系統以穩定和可預測的速度創造價值的狀態」。我認為這是最大的挑戰和機遇之一,特別是在複雜的新興解決方案領域。我力求通過一種持續、高效和優質的解決方案,提供一種持續交付模式,並且能夠構建正確的事物讓我們的用戶感到滿意。想辦法把我們的系統分解成更小的碎片,這些碎片本身是有價值的,使團隊能夠漸進式地交付價值。這需要業務和工程部門改變思維方式。

持續集成和持續交付的(CI/CD流水線

CI/CD 流水線是一種 DevOps 實踐,用於更頻繁、一致、可靠的地交付代碼變更。它可以幫助敏捷開發團隊提高部署頻率,減少變更準備時間變更失敗率和關鍵績效指標(KPI)的平均恢復時間,從而提高質量並且實現更快的交付。唯一的先決條件就是堅實的開發流程、對質量的心態和對需求從構想到廢棄的責任心,以及一個全面的流水線(如下圖所示)。

![Prerequisites for a solid development process](/data/attachment/album/202007/07/224842j18g88t8ptlt8z3m.png "Prerequisites for a solid development process")

它簡化了工程流程和產品,以穩定基礎架構環境;優化工作流程;並創建一致的、可重複的、自動化的任務。正如 Dave Snowden 的 Cynefin Sensemaking 模型所說的那樣,這樣就允許我們將複雜不可解決的任務變成了複雜可解決的任務,降低了維護成本,提高了質量和可靠性。

精簡流程的一部分是將 浪費實踐類型 wasteful practice types Muri(過載)、Mura(變異)和 Muda(浪費)的浪費降低最低。

  • Muri(過載):避免過度工程化,避免與商業價值不相關的功能以及過多的文檔。
  • Mura(變異):改善審批和驗證流程(比如,安全簽批);推動 左移提前 shift-left 策略以推行單元測試、安全漏洞掃描與代碼質量檢查;並改進風險評定。
  • Muda(浪費):避免技術債、錯誤或前期的詳細文檔等浪費。

看起來 80% 的重點都集中在提供一種可以集成和協作的工程產品上,這些系統可以採用一個創意和計劃、開發、測試和監控你的解決方案。然而,一個成功的轉型和工程系統是由 5% 的產品、15% 的過程和 80% 的開發人員組成的。

我們可以使用的產品有很多。比如,Azure DevOps 為持續集成(CI)、持續交付(CD)和可擴展性提供了豐富支持,並與 Stryker、SonarQube、WhiteSource、Jenkins 和 Octopus 等開源集成和商用成品(COTS)軟體即服務(SaaS)進行集成。對於工程師來說,關注產品總是一種誘惑,但請記住,它們只是我們旅程的 5%。

![5% about products, 15% about process, 80% about people](/data/attachment/album/202007/07/224912njddunhzhyuayzyd.png "5% about products, 15% about process, 80% about people")

最大的挑戰是打破數十年的規則、規定和已經步入舒適區的流程:「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為什麼需要改變呢?

開發和運維人員之間的摩擦導致了各種支離破碎的、重複的、不間斷的集成和交付流水線。開發人員希望能訪問所有東西,以便持續迭代,讓用戶使用起來和持續地快速發布。運維人員希望將所有東西鎖起來,保護業務、用戶和品質。這些矛盾在不經意間導致了很難做到一種自動化的流程,進而導致發布周期晚於預期。

讓我們使用最近的一次白板討論中的片段來探索流水線。

想要支持流水線的變化是一項困難並且花費巨大的工作;版本和可追溯性的不一致使得這個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因此不斷精簡開發流程和流水線是一項挑戰。

![Improving quality and visibility of pipelines](/data/attachment/album/202007/07/224923qy3odty04g4yzn5g.png "Improving quality and visibility of pipelines")

我主張一些原則使得每個產品都能使用通用流水線:

  • 使一切可自動化的東西都自動化
  • 一次構建
  • 保持持續集成和持續交付
  • 保持持續精簡和改進
  • 保持一個構建的定義
  • 保持一個發布流水線的定義
  • 儘早、頻繁地掃描漏洞,並且儘快失敗
  • 儘早、頻繁地進行測試,並且儘快失敗
  • 保持已發布版本的可追蹤和監控

但是,如果我要打破這些,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保持簡單。如果你不能說明流水線化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和過程(如何),你或許是不了解自己的軟體過程的。我們大多數人想要的不是最好的、超現代的和具有革命意義的流水線 —— 我們僅僅是需要一個功能強大的、有價值的和能促進工程的流水線。首先需要解決的是那 80% —— 文化、人員和他們的心態。請你的 CI/CD 騎士們穿上閃亮的盔甲,在他們的盾牌上貼上 TLA( 兩個/三個字母的縮寫 two/three-lettered acronym )符號,加入到實踐和經驗工程的力量中來。

統一流水線

讓我們逐步完成我們的白板會議實踐。

![CI build/CD release pipeline](/data/attachment/album/202007/07/224942byvjt49x94zqjfhh.png "CI build/CD release pipeline")

每個應用使用一套構建定義來定義一個 CI/CD 流水線,用來觸發拉取請求的預合併驗證持續集成的構建。生成一個帶有調試信息的發布的構建,並且將其上傳到 符號伺服器。這使開發人員可以在本地和遠程生產環境進行調試,而在不用考慮需要載入哪個構建和符號,符號伺服器為我們施展了這樣的魔法。

![Breaking down the CI build pipeline](/data/attachment/album/202007/07/225011ee1vpjlv1r1hjwrr.png "Breaking down the CI build pipeline")

在構建過程中進行儘可能多的驗證(左移提前),這允許開發新特性的團隊可以儘快失敗,不斷的提高整體的產品質量,並在拉取請求中為代碼審核人員提供寶貴證據。你喜歡有大量提交的拉取請求嗎?還是一個帶有少數提交和提供了漏洞檢查、測試覆蓋率、代碼質量檢查和 Stryker 突變殘餘等支持的拉取請求?就我個人而言,我投後者的票。

![Breaking down the CD release pipeline](/data/attachment/album/202007/07/225030gxma3a66the4ewem.png "Breaking down the CD release pipeline")

不要使用構建轉換來生成多個特定環境的構建。通過一個構建實現發布時轉換標記化和 XML/JSON 的值替換。換句話說,右移滯後具體環境的配置。

![Shift-right the environment-specific configur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2007/07/225047zi8z8pgf3sfr8nss.png "Shift-right the environment-specific configuration")

安全存儲發布配置數據,並且根據數據的信任度敏感度,讓開發和運維都能使用。使用開源的密鑰管理工具、Azure 密鑰保險庫、AWS 密鑰管理服務或者其他產品,記住你的工具箱中有很多方便的工具。

![Dev-QA-production pipeline](/data/attachment/album/202007/07/225059w67gtmnw8mf7yrv8.png "Dev-QA-production pipeline")

使用用戶組而不是用戶,將審批人管理從跨多個流水線的多個階段移動到簡單的組成員。

![Move approver management to simple group membership](/data/attachment/album/202007/07/225128qst8gs1tsb05eez6.png "Move approver management to simple group membership")

創建一條流水線並且對賦予特定的交付階段的許可權,而不是重複流水線讓團隊進入他們感興趣的地方。

![Pipeline with access to specific delivery stages](/data/attachment/album/202007/07/225144jf5inb5sktyk0bgi.png "Pipeline with access to specific delivery stages")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是,擁抱拉取請求,以幫助提高對代碼倉庫的洞察力和透明度,增進整體質量、協作,並將預驗證構建發布到選定的環境,比如,開發環境。

這是整個白板更正式的視圖。

![The full pipeline](/data/attachment/album/202007/07/225211c6x1o9b0lapz2a49.png "The full pipeline")

所以,你對 CI/CD 流水線有什麼想法和經驗?我的通過一條流水線來管理它們的這個夢想是空想嗎?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9/7/cicd-pipeline-rule-them-all

作者:Willy-Peter Schaub 選題:lujun9972 譯者:chunibyo-wly 校對:wxy

本文由 LCTT 原創編譯,Linux中國 榮譽推出


本文轉載來自 Linux 中國: https://github.com/Linux-CN/archive

對這篇文章感覺如何?

太棒了
0
不錯
0
愛死了
0
不太好
0
感覺很糟
0
雨落清風。心向陽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

    此站點使用Akismet來減少垃圾評論。了解我們如何處理您的評論數據

    More in:Linux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