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Wi-Fi 成為關鍵業務時,混合信道架構是最好的多信道選擇
我曾與許多實施數字項目的公司合作過,結果卻發現它們失敗了。正確的想法,健全地施行,現存的市場機遇。哪裡是薄弱的環節?是 Wi-Fi 網路。
例如,一家大型醫院希望通過將遙測信息發送到移動設備,來提高臨床醫生對患者警報的響應時間。如果沒有這個系統,護士了解病人警報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聲音警報。在所有嘈雜的背景音中,通常很難分辨噪音來自哪裡。問題是這家醫院中的 Wi-Fi 網路已經很多年未升級了,這導致信息傳遞嚴重延遲(通常需要 4~5 分鐘)。過長的信息傳遞導致人們對該系統失去信心,因此許多臨床醫生停止使用該系統,轉而使用手動警報。最終,人們認為這個項目是失敗的。
我曾在製造業、K-12 教育、娛樂和其他行業中見過類似的案例。企業競爭的基礎是客戶體驗,而競爭的動力來自不斷擴展又無處不在的無線優勢。好的 Wi-Fi 並不意味著市場領導地位,但是劣質的 Wi-Fi 將會對客戶和員工產生負面影響。而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這是災難的根源。
Wi-Fi 性能歷來不一致
Wi-Fi 的問題在於它本身就很脆弱。我相信每個閱讀這篇文章的人都經歷過下載失敗、連接中斷、性能不一致以及連接公用熱點的漫長等待時間等缺陷。
想像一下,你在一個會議上,在一個主題演講之前,你可以隨意地發推特、發電子郵件、瀏覽網頁以及做其他事情。然後主講人上台,所有觀眾開始拍照,上傳併流傳信息——然後網路崩潰了。我發現這不僅僅是一個例外,更是一種常態,強調了對無損 Wi-Fi的需求。
對於網路技術人員的問題是如何讓一個地方的 Wi-Fi 達到全部時間都保持不間斷。有人說只要加強現存的網路可以做到,這也許可以,但在某些情況下,Wi-Fi 的類型可能並不合適。
最常見的 Wi-Fi 部署類型是多信道,也稱為微蜂窩,每個客戶端通過無線信道連接到接入點(AP)。高質量的通話體驗基於兩點:良好的信號強度和最小的干擾。有幾個因素會導致干擾,例如接入點距離太近、布局問題或者來自其他設備的干擾。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干擾,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在現場調查中規劃最佳的信道地圖,但即使這些做得很好,Wi-Fi 故障仍然可能發生。
多通道 Wi-Fi 並非總是最佳選擇
對於許多鋪著地毯的辦公室來說,多通道 Wi-Fi 可能是可靠的,但在某些環境中,外部環境會影響性能。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多租戶建築,其中有多個 Wi-Fi 網路在同一信道上傳輸並相互干擾。另一個例子是醫院,這裡有許多工作人員在多個接入點間流動。客戶端將試圖連接到最佳接入點,導致客戶端不斷斷開連接並重新連接,從而導致會話中斷。還有一些環境,例如學校、機場和會議設施,那裡存在大量的瞬態設備,而多通道則難以跟上。
單通道 Wi-Fi 提供更好的可靠性但與此同時性能會受到影響
網路管理器要做什麼?不一致的 Wi-Fi 只是一個既成事實嗎?多信道是一種標準,但它並非是為動態物理環境或那些需要可靠的連接環境而設計的。
幾年前提出了一項解決這些問題的替代架構。顧名思義,「單信道」Wi-Fi 在網路中為所有接入點使用單一的無線頻道。可以把它想像成在一個信道上運行的單個 Wi-Fi 結構。這種架構中,接入點的位置無關緊要,因為它們都利用相同的通道,因此不會互相干擾。這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簡化優勢,比如,如果覆蓋率很低,那就沒有理由再做一次昂貴的現場調查。相反,只需在需要的地方布置接入點就可以了。
單通道的缺點之一是總網路吞吐量低於多通道,因為只能使用一個通道。在可靠性高於性能的環境中,這可能會很好,但許多組織希望二者兼而有之。
混合接入點提供了兩全其美的優勢
單信道系統製造商最近進行了創新,將信道架構混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兩全其美」的部署,可提供多信道的吞吐量和單信道的可靠性。舉個例子,Allied Telesis 提供了混合接入點,可以同時在多信道和單信道模式下運行。這意味著可以分配一些 Web 客戶端到多信道以獲得最大的吞吐量,而其他的 Web 客戶端則可使用單信道來獲得無縫漫遊體驗。
這種混合的實際用例可能是物流設施,辦公室工作人員使用多通道,但叉車操作員在整個倉庫移動時使用單一通道持續連接。
Wi-Fi 曾是一個便利的網路,但如今它或許是所有網路中最關鍵的任務。傳統的多信道體系也許可以工作,但應該做一些盡職調查來看看它在重負下如何運轉。IT 領導者需要了解 Wi-Fi 對數字轉型計劃的重要性,並進行適當的測試,以確保它不是基礎設施鏈中的薄弱環節,並為當今環境選擇最佳技術。
作者:Zeus Kerravala 選題:lujun9972 譯者:chenmu-kk 校對:wxy
本文轉載來自 Linux 中國: https://github.com/Linux-CN/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