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國

怎樣實現由專有環境向開源環境的職業轉變

作為一名軟體工程師,我的職業生涯是從北電開始的,在這裡我開發出了電信級的電話交換機所用的專有軟體。 即使我已經在大學中學習了 Pascal 語言,公司還是給我進行了以 C 語言為基礎是專有編程語言培養。在公司中我使用的也是專有操作系統和專有版本控制軟體。

我很享受專有環境下的工作,並有幸接觸了很多有趣的項目,這樣過了很多年,直到一場招聘會,我遇到了事業轉折點。那時我受邀在當地一所中學的 STEM 行業座談會進行演講,給學生們講述了作為一名軟體工程師的主要工作內容和責任,一名學生問我:「這些事是你一直夢想要做的嗎?你熱愛你現在的工作嗎?」

每次領導問我這個問題時,保險起見,我都會回答他,「我當然熱愛工作了!」但從來沒有一名還在讀六年級的單純的 STEM 小愛好者問過我這個問題。我的回答還是一樣,「我當然喜歡!」

我確實很熱愛我當時的事業,但那名學生的話讓我忍不住思考,我開始重新審視我的事業,重新審視專有環境。在我的領域裡我如魚得水,但這也有局限性:我只能用代碼來定義我的領域。我忍不住反思,這些年我在專有環境中學到了不同的技術了嗎?在同行中我的技能組還算得上先進嗎?我有沒有混日子?我真的想繼續為這項事業奮鬥嗎?

我想了很多,忍不住問自己:當年的激情和創意還在嗎?

時間不會停止,但我的生活發生了改變。我離開了北電 ,打算休息一段時間來陪陪我的家人。

在我準備返回工作崗位時,那個小朋友的話又在我的腦海中響起,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工作嗎?我投了很多份簡歷,有一個崗位是我最中意的,但那家公司的回復是,他們想要的是擁有五年及以上的 Java 和 Python 工作經驗的人。在過去十五年里我以之為生的知識和技術看起來已經過時了。

機遇與挑戰

我的第一項挑戰是學會在新的環境下應用我先前在封閉環境學到的技能。IT 行業由專有環境轉向開源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打算先自學眼下最需要的 Python 。接觸 Python 後我意識到,我需要一個項目來證明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更具有競爭力。

我的第二個挑戰是怎麼獲得 Python 相關的項目經驗。我丈夫和之前的同事都向我推薦了開源軟體,通過谷歌搜索我發現網上有許許多多的開源項目,它們分別來源於一個人的小團隊、50 人左右的團隊,還有跨國的百人大團隊。

在 Github 上我用相關專業術語搜索出了許多適合我的項目。綜合我的興趣和網路相關的工作經驗,我打算把第一個項目貢獻給 OpenStack。 我還注意到了 Outreachy 項目,它為不具備相關技術基礎的人員提供三個月的實習期。

經驗與教訓

我學到的第一件事是我發現可以通過許多方式進行貢獻。不論是文件編製、用戶設計,還是測試用例,都是貢獻的形式。我在探索中豐富了我的技能組,根本用不著 5 年的時間,只需要在開源平台上接受委託,之後做出成果。

在我為 OpenStack 做出的第一個貢獻被合併、發表後,我正式成為了 Outreachy 項目的一員。 Outreachy 項目最好的一點是,項目分配給我的導師能夠引領我在開源世界中找到方向。

下面還有三個寶貴的提示:

持之以恆 你需要找到最適合你核心技能組的項目,當然,最好有行為準則和新人入門指南,這樣的項目比較適合初學者加入。找到了合適的項目你可以持之以恆地在社區中進行貢獻。

不厭其煩 適應開源環境需要一段時間。融入開源社區需要時間。進行深思熟慮的反饋需要時間。閱讀反饋並經行改進也需要時間。在這其中你需要耐心等待。

參與其中 在開源社區,從事什麼領域或技術的工作不需要特殊批准,你可以自己選擇工作的領域,並深入其中。

7 月 16-19 日,俄勒岡州波特蘭,第 20 屆 開源大會 上,Petra Sargent 將為您展示:老狗也能學會新把戲——封閉環境工作者如何適應開源環境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8/7/career-move

作者:Petra Sargent 選題:lujun9972 譯者:Valoniakim 校對:wxy

本文由 LCTT 原創編譯,Linux中國 榮譽推出


本文轉載來自 Linux 中國: https://github.com/Linux-CN/archive

對這篇文章感覺如何?

太棒了
0
不錯
0
愛死了
0
不太好
0
感覺很糟
0
雨落清風。心向陽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

    此站點使用Akismet來減少垃圾評論。了解我們如何處理您的評論數據

    More in:Linux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