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國

如何看待阿里雲加入 Linux 基金會金牌會員?

國內科技公司參與國際性開源組織已經成為了趨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內的科技公司,已經開始或低調、或高調的加入一些國際性的開源組織,比如說:

可以看出,近些年來,中國國內的科技公司紛紛注意到開源生態的發展,並主動積極的擁抱開源、加入並影響開源的發展。

企業加入國際開源組織能做什麼?

作為營利性機構,企業加入開源組織必然有其商業上和戰略上的考量,大致來說,會有如下幾點:

  • 回饋開源社區。在開源文化的影響已經深入到世界的各個角落的今天,很多企業的發展都極大地得益於開源文化、開源生態和開源技術的幫助,因此,就如阿里雲資深總監李津說的,「參與 Linux 基金會……是對 Linux 帶來的幫助表示感謝」。
  • 擴大在技術領域和開源領域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人才。成為頂尖的開源組織的成員,並積极參与到開源事務當中,將企業的形象、實力和願景傳遞給更多的人,也會吸引更多有志於該領域發展的尖端人才加入。
  • 影響開源生態的決策和標準制定。各種開源基金會、組織掌握了該項技術和生態的發展,會制定和規劃相應的發展路線和行業標準,因此,加入到開源組織中,能夠充分地結合企業在技術研究和產品發展上的路線,與整個開源領域中的相關企業、組織達成共識,儘早掌握髮展的制高點。

開源組織為什麼需要企業會員?

開源組織是開源生態裡面獨特的一種現象,這種情況和工業界的各種行會不太一樣。它既沿襲了傳統的行會是由企業組成的特色,也有主要由個人成員(非僱員)組成的組織,但是,作為行業性組織,往往還是由企業組成的。

開源組織的成員情況分為三種情況:

  • 僅由個人會員組成的開源組織,如自由軟體基金會(FSF)、Apache 軟體基金會(ASF)等。
  • 僅由企業會員組成的開源組織,如雲計算基金會(CNCF)。
  • 既有企業會員,也有個人會員的開源組織,如 Linux 基金會、OpenStack 基金會等。

不過,即便在擁有個人會員的開源組織當中,其個人會員的影響力也往往低於企業會員。甚至有時候影響力無足輕重,比如說,Linux基金會就曾經將由個人會員所推舉獨立董事的權利取消,轉而由董事會成員推舉。

顯然,對於很多開源組織來說,影響力更大、能提供更多資金支持的企業會員是其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基本上,開源組織吸收企業會員的原因有:

  • 開源組織本身的運營需要資金支持。開源組織,是以非營利組織的形式出現的,本身的運營並不以盈利為目標,其所需的資金來源於會員會費、民間贊助、國家資金和運營營收等方面。不同的開源組織的資金來源不同,有的主要依賴於贊助,有的則主要依賴於會員會費。
  • 開源組織需要吸收相關企業的建議和意見。事實上成功的開源組織無一不是反映了行業內成員的發展訴求,並能協調和規範發展方向,因此,吸收主要企業的參與,能夠保證開源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 開源組織的決策和標準需要企業的推動和落實。開源組織誕生於社區,成長於企業,開源生態並不是自行設計願景就可以理想化地發展的,因此,開源組織的很多決策和制定的標準,需要落地和切實發揮影響,就離不開企業的支持和擁護。

是會費的多寡決定了不同的話語權?

事實上,作為一個健康發展的開源組織,其正常的運營費用從來不是一個問題。因此,並非是誰交錢多,誰就是領袖。

不是所繳納的會費決定了會員級別,而是綜合了企業對包括代碼、標準/規範、人員、資金在內的貢獻決定了會員級別。

作為開源組織,其所需要企業會員發揮的作用包括:

  • 貢獻代碼。主要是企業將自己生產的重要代碼貢獻到開源生態中,從而促進整個生態的發展。
  • 貢獻標準和規範。企業已經成熟的標準可以提交到開源組織當中,在經過審核、調整之後,取得共識,從而成為開源組織和業界的標準。
  • 貢獻人員。企業甚至會專職僱傭一些人員,其職責是為開源組織工作,包括提交代碼、參與開發/維護、參與開源組織運營事務等工作。
  • 贊助資金。為開源組織提供運營和僱員所需要的資金支持。

開源組織收取的費用都作何用途?

國際頂尖的開源組織大多註冊在美國,屬於非營利機構,在美國屬於一種機構註冊形式。其認定和稅務豁免需要經過稅務部門的每年審核(501(c)(3)非營利身份),因此,其財務報表是公開的。

根據之前 ITworld 的一份數據,它查詢了 13 家開源基金會的 2010 年財務報告和 5 家的 2009 年報告,顯示

  • Linux 基金會在 2010 年收入 961 萬美元,支出 908 萬美元,凈收入 53 萬美元,收入最高的是執行董事 James Zemlin 36 萬美元;
  • 自由軟體基金會 2009 年收入89萬美元,支出 108 萬美元,薪酬最高是執行董事 Peter Brown,約 8 萬美元;
  • GNOME 基金會 2009 年收入約64萬美元,支出 38 萬美元;執行董事 Robin L. Peters 收入 13 萬美元;
  • Apache 軟體基金會收入約 54 萬美元,支出約 41 萬美元;
  • Mozilla 基金會收入 193 萬美元,支出 326 萬美元,Baker 和 Eich 收入 59 萬美元。

從這個數據中,我們大概可以了解到這些開源組織的收支情況。也可以看到,其實相對來說,其個人僱員的收入也並不算高。此外,除了僱員薪酬之外,開源組織的其它開銷還有辦公費用、活動費用,甚至還有訴訟費用等等。

應該如何看待國內企業加入國際開源組織

首先,我覺得應該對國內企業有意識地去參與、贊助開源組織表示支持,這標誌著國內企業逐步在國際舞台和行業內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甚至可以主導部分發展方向。

其次,我們也看到,目前能夠比較廣泛地參與到開源組織的活動中,並持續支持開源組織的國內公司還不夠多。典型的企業有電信級企業,如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缺席)、華為、中興等;互聯網企業,尤其是將雲業務作為主要發展方向的企業,比如阿里巴巴集團及其旗下的阿里雲、DaoCloud、EasyStack 等,但是BAT 中除了阿里巴巴之外的另外兩家表現的就不夠積極。

而且,國內的企業所關注參與的開源組織還比較少,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型的開源組織上,相對來說影響力還不夠廣泛。

當然,作為企業,是否加入開源組織,以及加入哪些,是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來決定參與程度的,畢竟,參與開源組織不僅僅是繳納會費,更多還要付出人員、技術,承擔不僅僅是好處,還有責任。

此外,企業也在參與開源組織方面存在一些短板需要補足。比如說,需要有優秀乃至於領軍型的技術人才代表公司參與到開源組織中;也需要將公司發展戰略和開源生態做良性的結合,將開源文化和企業文化達成融合;更需要將企業的營利本質和開源的公益性質取得一個平衡。

結語

作為一個參與開源文化,並受惠於開源生態的技術人,我對阿里雲以及其它的科技公司能主動參與到開源組織的建設和開源生態的發展中感到欣喜。希望國內更多的企業能夠積極關注開源,參與到開源之中來,並針對企業自身的情況制定開源戰略。


本文轉載來自 Linux 中國: https://github.com/Linux-CN/archive

對這篇文章感覺如何?

太棒了
0
不錯
0
愛死了
0
不太好
0
感覺很糟
0
雨落清風。心向陽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

    此站點使用Akismet來減少垃圾評論。了解我們如何處理您的評論數據

    More in:Linux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