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國

EulerMaker:構建 openEuler 全場景生態

引言

2022 年末,openEuler Summit 2022 上,中國 Linux 內核圈最有影響力的開發者之一——吳峰光博士做了名為《面向全場景操作系統的構建服務發布》的主題演講,正式向開發者披露了 openEuler 統一構建服務 EulerMaker

Linux 中國開源社區就此採訪了吳峰光博士,為讀者挖掘到一些在峰會上亮相的 EulerMaker 背後的有趣細節。

? 吳峰光博士是著名的 Linux 內核貢獻者、華為計算操作系統首席專家、openEuler 社區技術委員會委員。他在 Linux 內核領域上擁有卓越貢獻,在 I/O 和內存管理、內核測試服務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有關他的故事,可以參閱《新程序員》雜誌的專訪《吳峰光殺進 Linux 內核》。

openEuler 的全場景

2021 年 9 月,openEuler 宣布將支持全場景,在伺服器、雲計算之外,還支持編譯計算和嵌入式場景,這就引來了很多人的關注,但也有一些懷疑的眼光。因為,伺服器和嵌入式分處兩端,中間有著巨大的鴻溝。

「30 年前,伺服器 OS、嵌入式 OS,界限非常清晰,像是兩個村,中間全是農田。但後來 IT 越來越深入千行百業,雲、邊緣、IoT 興起,各種場景湧現,發生了交疊。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新的歷史機會,來做一個全場景 OS。」吳峰光說。

? 關於多場景的支持和融合,請參考我們之前對歐拉技術委員熊偉的採訪:《操作系統專家解讀 openEuler 22.09 最新技術特性》。

「要做全場景 OS,就引入了一個需求:原來的構建系統,如何轉化為全場景統一構建系統?」

什麼是 OS 構建系統?

OS 構建系統以 OS 源代碼作為輸入,以用戶可安裝使用的軟體倉或OS鏡像作為輸出。

? 伺服器領域的 OBS、嵌入式領域的 Bitbake,是各自領域的代表性構建系統,歷史悠久。

為什麼需要新的構建系統?

「openEuler 社區一開始是用 OBS 來構建的,」吳峰光介紹說,「OBS 最初由 SUSE 貢獻開源,功能強大。但隨著使用的深入,我們發現一些複雜的新需求很難在它上面改進,這就對 openEuler 的演進造成了困難。」

就一般的 OS 來說,OBS 構建可能夠用;但是當一個操作系統要支持全場景,複雜度就大大增加,對構建系統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

吳峰光博士對 OBS、Bitbake 做了深入調研。他解釋了這些老牌構建系統,為什麼滿足不了openEuler的需求:

「伺服器領域的 OBS 主打能力是什麼?幾大主流的 Linux 發行版它都支持,比如可以給 Redhat 打包,也可以給 Debian 打包。兼容並包是它的核心設計目標,適應了 Linux 多樣化的現狀。但我們認為,多樣化在早期對 Linux 發展有利,但長期而言,Linux 生態的碎片化是一個需要被解決的問題。」

「嵌入式領域的 Bitbake 採用了面向任務和過程的 DSL 描述語言,這使得它非常靈活強大,但自由度和複雜性過高,以學習曲線陡峭知名。現在流行的理念是如 YAML、JSON 等通用、聲明式的配置語言,和函數式編程,以實現低門檻、易理解、可控可重複的構建過程。」

在吳峰光看來,在 30 年後的今天,構建系統有著新的時代目標

2022 年 3 月,openEuler 團隊開始設計新的構建系統 EulerMaker。

EulerMaker 構建系統

OS 構建系統的核心流程是,用戶給定一組軟體包後,按照包依賴關係,對它們發起並行構建任務。「那麼搭一個 Kubernetes 集群,上面疊加一個包構建調度模塊,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這裡的包依賴管理和調度,的確非常複雜:既有源包的依賴,又有二進位包的依賴,還有構建環境的依賴;既有構建依賴,又有運行依賴,還有傳遞依賴;成千上萬的依賴關係,形成一個巨大的圖,要考慮怎麼破環,把它變成一個有向無環圖(DAG),用於最大化並發調度。隨著包構建的推進,新輸出的 RPM 包需要成為之後 RPM 包構建的環境,還會提供新的依賴信息,動態更新這個 DAG 圖。還要考慮各種包構建的失敗情況,多用戶並發任務之間的干擾,或者任意機器、模塊隨時崩潰重啟後如何接力,避免單點故障,等等,這需要一整套精巧的架構設計。」

看到這樣的難題,可能有工程師大牛們要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但是在難題面前,吳峰光不慌不忙,踩了一腳剎車——

「我們先把發動機放一邊,追根溯源,回到最初的那一個問題:用戶到底需要一輛什麼車?

做架構設計,首先要考慮用戶場景,然後推導出功能,最後才能確定數據和流程。設計時全盤考慮了所有的用戶需求,數據和流程在未來才會穩定,才不會變來變去。

「我們對用戶需求的考慮,真的全面了嗎?」

吳峰光繼續展開分析:「在 Linux 發展的最初階段,需求是簡單的:只要功能實現了,跑一下 gcc / make 能構建出來,用戶能用,構建系統的工作就完成了。那時侯 Linux 社區對測試不重視,也還沒有 CI / CD 的概念,測試基本全靠用戶踩坑。現在情況就不一樣了,時代的要求在提高:開發者期望有質量把控,要做測試,要有一整套的構建測試 CI / CD,要覆蓋一整個開發流程,一站式全部搞定,出來的 RPM 包已經是經過測試的、用戶能放心用的。這已經被開發者認為是標配,是開發者的正常預期。」

所以,新的構建系統要集成測試流程。

那麼,是不是直接集成現在流行的通用 CI / CD 測試工具就可以了呢?

「市面上的 CI / CD 通用測試服務,適合測試上層的應用;而操作系統需要測試的,既有上層軟體,又有基礎軟體;既面嚮應用開發者,又面向內核開發者,還有軟體廠商、硬體廠商、OS 廠商,他們都有獨特的測試需求;既要做功能測試,還要做性能測試。這些不是市面上通用 CI / CD 能做的。」

「所以,我們需要一套全棧系統,既能構建,又滿足上述所有測試需求。」

早在 2020 年,吳峰光就綜合分析上述需求,設計了 Compass-CI。Compass-CI 被設計為一個通用的任務執行系統,可以執行構建、功能測試、性能測試等各類任務。Compass-CI 也被設計為一個異構調度系統,可以調度物理機、虛擬機、容器等各種資源。

「Compass-CI 已經在 2020 年上線服務,在這個基礎上補足構建相關的模塊,就可以作為 EulerMaker 的後端,服務 openEuler 的構建。」

「當我們可以用一套系統,來服務好業界各方的需求,就會有硬體廠商問我們,能不能遠程接入他們的硬體?然後,我們就需要支持工作機遠程接入,分散式調度,數據共享,立足雲端,連接各類線下機房,x86、ARM 等各類硬體,方便開發者之間、廠商之間、開發者與廠商之間的分散式協作。」

「資源有了,功能有了,開發者來了,也會有很多需求:我打包了,能不能看見進展?出問題了能不能復現當時的環境?能不能登錄調試修復?能不能 DIY 驗證?這些需求都需要一一滿足大家。現在 EulerMaker 的可視化界面可以顯示構建的進展,每個包會顯示其依賴關係圖以及其構建的進度,哪些包已經構建了,哪些包還沒有構建,預計還有多少分鐘,它前面還有哪幾個依賴都一目了然。而且每個開發者都可以有專屬隊列,可以大大縮短等待時間。」

EulerMaker 怎麼解決全場景

一個 OS 怎麼支持全場景?

「首先這個 OS 要足夠通用。但這還不夠。」吳峰光繼續說到:「一個通用的 OS,所帶的軟體往往要求大而全,把常見的功能都編進去。但很多場合有著不同的需求,比如啟用一個不常用的功能,或者在嵌入式設備上,因為資源受限,需要把不必要的功能裁減掉。」

一個通用軟體,往往會提供一組編譯期的定製功能,方便不同場景的開發者和用戶針對自己的需求,構建出不同功能組合的二進位程序。

「類似的,當我們說一個 OS 支持全場景,是只需維護一套 OS 源代碼,通過源碼級 + 鏡像級定製,即可構建生成各類場景化的二進位 OS 發布。強大的定製能力,是賦能一套 OS 源碼支持全場景的『究極魔法』。」

吳峰光進一步介紹什麼是定製能力:

「最簡單的定製能力,體現在軟體打包上,就是對用戶提供定製選項。一般是把上游軟體的可選功能做一個封裝,讓用戶在做包構建的時候可以打開或者關閉。比如 RPM SPEC 文件中通過宏定義了 %{with xxx} 選項,用戶就可以通過 rpmbuild --with xxx 來打開 xxx 選項對應的軟體功能。」

「然而 SPEC 文件中往往只封裝了少量選項,對於沒有被 SPEC 維護者封裝的上游軟體功能,用戶就只好自行修改 SPEC 文件來實現定製,這樣就很雜亂了。」

「事實上 OS 的用戶和場景多種多樣,他們需要的定製項,往往遠超包維護者所能提供。比如有人想升級版本號,有人想加個補丁,有人想加個編譯選項,或者修改編譯器。我們需要一種開放式的定製規範,即允許用戶在不修改打包文件的情況下,實現對打包文件的定製,且允許定製任意欄位,不限於包維護者事先提供的一個封閉選項集合。」

「這時候就會發現 SPEC 文件的定製能力不夠用了。」

EulerMaker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我們引入了開發者們都很熟悉的 YAML 配置語言,用它來聲明式的描述一個軟體包。然後允許用戶再定義一個 YAML 文件,來選擇性覆蓋或者修改 OS 軟體包 YAML 文件里的任意欄位。這樣不但實現了開放式定製,而且用戶定製選項都可以以 YAML 配置文件的形式,集中存儲管理,或者代碼化 Git 管理。」

不過,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當用戶可以非常方便的定製任意欄位,隨之而來一個風險:很多包欄位之間有條件依賴和約束,用戶一不小心,就容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破壞一些關聯約束。在過去,很多這種約束在 Git 日誌里隱式維護的。比如開發者首先修改一個 SPEC 文件里的版本號,同時去掉一個只適用於老版本的補丁,完成對軟體包的一次升級。當暴露在定製環境下,這就是一大脆弱性,會造成事實上難以自由定製。」

而 EulerMaker 的解決辦法,是把該補丁適用的版本範圍,用條件語句顯式的寫在軟體包 YAML 里。「這樣用戶隨便改版本號,都不會出錯,其它關聯欄位會自適應的變化,從而實現定製自由。」

如此一來,定製能力是強大了,那麼易用性又如何?

「一般用戶要的不是一堆零件,而是套裝。成千上萬的定製項,小白用戶眼花繚亂,不知道拿它們怎麼辦,他可能只知道我用的是 OrangePI,那有沒有對應的一組定製項可以拿來就用的?」

針對這個問題,EulerMaker 的解決思路如下:

「這組定製項,要由這個專業領域的開發者或者廠商,在社區里提供,我們稱之為一個定製層。每一種硬體、場景都可以有這樣一個個的定製層。這樣場景化 OS 的開發任務就簡化為,菜單式選擇所需的層,像搭積木一樣組合,輕鬆完成 OS 的場景化分層定製。」

以上,就是 EulerMaker 解決全場景的整體思路。最後,吳峰光總結說:

「一個好用的全場景 OS,一定會是一種生態協作的組織形態。首先把各個場景的公共知識下沉到 BaseOS,統一描述,匯聚複雜枯燥的欄位間條件依賴,方便在各個場景中復用。然後創建一個個薄薄的場景化定製層,簡單描述各場景下「我要什麼」的問題。BaseOS + 多樣化場景層,成為 openEuler 社區共同維護和提供的公共組件,通過搭積木的方式,讓開發者 DIY 菜單式定製,成就一個輕鬆愉悅的 OS 創造體驗。」

為了讓讀者們對分層定製有一個直觀的概念,吳峰光舉了兩個例子:

1、Redis 容器裁剪:

env.CC: /usr/bin/musl-gcc -static
env.CFLAGS: -I/usr/musl/include
env.LDFLAGS: -L/usr/musl/lib

buildRequires:
    - musl-gcc

subpackage.redis-server:
    meta.summary: redis-server
    files: %{_bindir}/%{name}-server

redis.yaml 示例

該示例使用十行 YAML,即可裁剪出 1MB 的 Redis 。

​以下視頻演示了分層定製 Redis 的過程:

2、內核定製維護:

env.kconfig: CONFIG_BTRFS_FS=y
patchset.my-xxx-improve: xxx.patch

kernel.yaml 示例

該示例使用一個 YAML 文件,兩行搞定 Linux 內核的定製維護。

「比如您在一家大公司的基礎設施團隊,需要在 openEuler 基礎上定製 Linux 內核,改一下 kconfig,加一個補丁。在過去,您可能需要拷貝一份 kernel.spec,然後直接在上面修改。這意味著維護上百行的 SPEC 文件,且時不時要從上游回合新的改進,這一過程枯燥而繁瑣。現在從 Fork 模式轉為搭積木模式,只需維護好一個小小的 kernel.yaml 文件。然後每次拉新的 BaseOS 重新構建,都會自動拿到上游歐拉內核的最新錯誤修復。這樣就很好的降低了開發維護成本,提高了安全性。是一種更加可持續的上下游協同演進方式。」

統一的包格式

在吳峰光的介紹中,我發現了一件令我很感興趣的事情,就是 openEuler 在探索自己獨有的軟體包規範。

我們知道,openEuler 現在採用的是業界主流的軟體包格式之一:RPM 。這種軟體包格式不僅僅被 Redhat Linux 使用,也被 openSUSE、OpenMandriva、Oracle Linux、Tizen 等使用。

而在 openEuler 中,RPM 軟體包不僅僅用在我們熟知的伺服器、雲計算領域,還應用在其它場景中,比如嵌入式。

為了一統軟體包的定義,openEuler 採用了新的 YAML 配置語言進行包描述,並接管 RPM 的 SPEC 文件,成為新的開發者界面。吳峰光說,SPEC 文件中採用了大量複雜的宏定義,而 EulerMaker 將這些複雜性隱藏到YAML後面。換言之,openEuler 新的統一構建系統採用的 YAML 配置語言制定了一種更通用、更靈活的包定義。

這是不是代表著 openEuler 會逐漸發展自己的軟體包格式?吳峰光表示,在保持兼容性的同時,openEuler 會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別出心裁創建一種新的包格式容易,但是能在兼容既有架構的基礎上,又能開拓新的特性,乃至於支持更廣泛的場景,這應該很值得期待。

邁向開源開放

經過半年的努力,統一構建系統服務 EulerMaker 已經上線,已經在歐拉社區發揮作用,但是作為一個開源社區的產物,筆者更希望看到它能開源出來,惠及更廣大的開源社區,也接受開源社區的批評和貢獻。對此,吳峰光博士表示,一定是會開源的,但是目前還需要進一步打磨成熟。對於這樣的回應,筆者很認可,畢竟吳峰光博士對開源社區的貢獻一向以精益求精而著稱。非常期待能早日見到一個強大而完善的統一構建系統開源出來。


本文轉載來自 Linux 中國: https://github.com/Linux-CN/archive

對這篇文章感覺如何?

太棒了
0
不錯
0
愛死了
0
不太好
0
感覺很糟
0
雨落清風。心向陽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

    此站點使用Akismet來減少垃圾評論。了解我們如何處理您的評論數據

    More in:Linux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