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國

英特爾 NUC 迷你 PC 的基本配件

幾周前,我買了一台 [英特爾 NUC 迷你 PC](https://www.amazon.com/Intel-NUC-Mainstream-Kit-NUC8i3BEH/dp/B07GX4X4PW?psc=1&SubscriptionId=AKIAJ3N3QBK3ZHDGU54Q&tag=chmod7mediate-20&linkCode=xm2&camp=2025&creative=165953&creativeASIN=B07GX4X4PW "barebone Intel NUC mini PC")。我在上面安裝了 Linux,我非常喜歡它。這個小巧的無風扇機器取代了台式機那龐大的 CPU。

英特爾 NUC 通常採用准系統形式,這意味著它沒有任何內存、硬碟,也顯然沒有操作系統。許多基於 Linux 的微型 PC 定製化英特爾 NUC 並添加磁碟、RAM 和操作系統將它出售給終端用戶。

不用說,它不像大多數其他台式機那樣帶有鍵盤、滑鼠或屏幕。

英特爾 NUC 是一款出色的設備,如果你要購買台式機,我強烈建議你購買它。如果你正在考慮購買英特爾 NUC,你需要買一些配件,以便開始使用它。

基本的英特爾 NUC 配件

*文章中的 Amazon 鏈接是(原文的)受益鏈接。請閱讀我們的受益政策

外圍設備:顯示器、鍵盤和滑鼠

這很容易想到。你需要有屏幕、鍵盤和滑鼠才能使用計算機。你需要一台有 HDMI 連接的顯示器和一個 USB 或無線鍵盤滑鼠。如果你已經有了這些東西,那你可以繼續。

如果你正在尋求建議,我建議購買 LG IPS LED 顯示器。我有兩台 22 英寸的型號,我對它提供的清晰視覺效果感到滿意。

這些顯示器有一個簡單的固定支架。如果要使顯示器可以上下移動並縱向旋轉,請嘗試使用 [HP EliteDisplay 顯示器](https://www.amazon.com/HP-EliteDisplay-21-5-Inch-1FH45AA-ABA/dp/B075L4VKQF?SubscriptionId=AKIAJ3N3QBK3ZHDGU54Q&tag=chmod7mediate-20&linkCode=xm2&camp=2025&creative=165953&creativeASIN=B075L4VKQF "HP EliteDisplay monitors")。

HP EliteDisplay Monitor

我在多屏設置中同時連接了三台顯示器。一台顯示器連接到指定的 HDMI 埠。兩台顯示器通過 [Club 3D 的 Thunderbolt 轉 HDMI 分配器](https://www.amazon.com/Club3D-CSV-1546-USB-C-Multi-Monitor-Splitter/dp/B06Y2FX13G?SubscriptionId=AKIAJ3N3QBK3ZHDGU54Q&tag=chmod7mediate-20&linkCode=xm2&camp=2025&creative=165953&creativeASIN=B06Y2FX13G "thunderbolt to HDMI splitter from Club 3D")連接到 Thunderbolt 埠。

你也可以選擇超寬顯示器。我對此沒有親身經歷。

內存

英特爾 NUC 有兩個內存插槽,最多可支持 32GB 內存。由於我的是 i3 核心處理器,因此我選擇了 [Crucial 的 8GB DDR4 內存](https://www.amazon.com/Crucial-Single-PC4-19200-SODIMM-260-Pin/dp/B01BIWKP58?psc=1&SubscriptionId=AKIAJ3N3QBK3ZHDGU54Q&tag=chmod7mediate-20&linkCode=xm2&camp=2025&creative=165953&creativeASIN=B01BIWKP58 "8GB DDR4 RAM from Crucial"),價格約為 $33。

8 GB 內存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沒問題,但是如果你的是 i7 核心處理器,那麼可以選擇 [16GB 內存](https://www.amazon.com/Crucial-Single-PC4-19200-SODIMM-260-Pin/dp/B019FRBHZ0?psc=1&SubscriptionId=AKIAJ3N3QBK3ZHDGU54Q&tag=chmod7mediate-20&linkCode=xm2&camp=2025&creative=165953&creativeASIN=B019FRBHZ0 "16 GB RAM"),價格約為 $67。你可以加兩條,以獲得最大 32GB。選擇全在於你。

硬碟(重要)

英特爾 NUC 同時支持 2.5 英寸驅動器和 M.2 SSD,因此你可以同時使用兩者以獲得更多存儲空間。

2.5 英寸插槽可同時容納 SSD 和 HDD。我強烈建議選擇 SSD,因為它比 HDD 快得多。[480GB 2.5 英寸](https://www.amazon.com/Green-480GB-Internal-SSD-WDS480G2G0A/dp/B01M3POPK3?psc=1&SubscriptionId=AKIAJ3N3QBK3ZHDGU54Q&tag=chmod7mediate-20&linkCode=xm2&camp=2025&creative=165953&creativeASIN=B01M3POPK3 "480 GB 2.5")的價格是 $60。我認為這是一個合理的價格。

2.5 英寸驅動器的標準 SATA 口速度為 6 Gb/秒。根據你是否選擇 NVMe SSD,M.2 插槽可能會更快。 NVMe(非易失性內存主機控制器介面規範)SSD 的速度比普通 SSD(也稱為 SATA SSD)快 4 倍。但是它們可能也比 SATA M2 SSD 貴一些。

當購買 M.2 SSD 時,請檢查產品圖片。無論是 NVMe 還是 SATA SSD,都應在磁碟本身的圖片中提到。你可以考慮使用[經濟的三星 EVO NVMe M.2 SSD](https://www.amazon.com/Samsung-970-EVO-500GB-MZ-V7E500BW/dp/B07BN4NJ2J?psc=1&SubscriptionId=AKIAJ3N3QBK3ZHDGU54Q&tag=chmod7mediate-20&linkCode=xm2&camp=2025&creative=165953&creativeASIN=B07BN4NJ2J "Samsung EVO is a cost effective NVMe M.2 SSD")。

Make sure that your are buying the faster NVMe M2 SSD

M.2 插槽和 2.5 英寸插槽中的 SATA SSD 具有相同的速度。這就是為什麼如果你不想選擇昂貴的 NVMe SSD,建議你選擇 2.5 英寸 SATA SSD,並保留 M.2 插​​槽供以後升級。

交流電源線

當我拿到 NUC 時,為驚訝地發現,儘管它有電源適配器,但它並沒有插頭。

正如一些讀者指出的那樣,你可能有完整的電源線。這取決於你的地理區域和供應商。因此,請檢查產品說明和用戶評論,以驗證其是否具有完整的電源線。

其他配套配件

你需要使用 HDMI 線纜連接顯示器。如果你要購買新顯示器,通常應會有一根線纜。

如果要使用 M.2 插槽,那麼可能需要螺絲刀。英特爾 NUC 是一款出色的設備,你只需用手旋轉四個腳即可擰開底部面板。你必須打開設備才能放置內存和磁碟。

Intel NUC with Security Cable | Image Credit Intel

NUC 還有防盜孔,可與防盜繩一起使用。在業務環境中,建議使用防盜繩保護計算機安全。購買[防盜繩幾美元](https://www.amazon.com/Kensington-Combination-Laptops-Devices-K64673AM/dp/B005J7Y99W?psc=1&SubscriptionId=AKIAJ3N3QBK3ZHDGU54Q&tag=chmod7mediate-20&linkCode=xm2&camp=2025&creative=165953&creativeASIN=B005J7Y99W "few dollars in the security cable")便可節省數百美元。

你使用什麼配件?

這些就是我在使用和建議使用的英特爾 NUC 配件。你呢?如果你有一台 NUC,你會使用哪些配件並推薦給其他 NUC 用戶?

via: https://itsfoss.com/intel-nuc-essential-accessories/

作者:Abhishek Prakash 選題:lujun9972 譯者:geekpi 校對:wxy

本文由 LCTT 原創編譯,Linux中國 榮譽推出


本文轉載來自 Linux 中國: https://github.com/Linux-CN/archive

對這篇文章感覺如何?

太棒了
0
不錯
0
愛死了
0
不太好
0
感覺很糟
0
雨落清風。心向陽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

    此站點使用Akismet來減少垃圾評論。了解我們如何處理您的評論數據

    More in:Linux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