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國

一周 GNOME 之旅:品味它和 KDE 的是是非非(第五節 總結)

當 Gnome 2.x 和 KDE 4.x 要正面交鋒時……我在它們之間左右逢源。我對它們愛恨交織,但總的來說它們使用起來還算是一種樂趣。然後 Gnome 3.x 來了,帶著一場 Gnome Shell 的戲劇。那時我就放棄了 Gnome,我盡我所能的避開它。當時它對用戶是不友好的,而且不直觀,它打破了原有的設計典範,只為平板的統治世界做準備……而根據平板下跌的銷量來看,這樣的未來不可能實現。

在 Gnome 3 後續發布了八個版本後,奇蹟發生了。Gnome 變得對對用戶友好了,變得直觀了。它完美嗎?當然不。我還是很討厭它想推動的那種設計範例,我討厭它總想給我強加一種工作流(work flow),但是在付出時間和耐心後,這兩都能被接受。只要你能夠回頭去看看 Gnome Shell 那外星人一樣的界面,然後開始跟 Gnome 的其它部分(特別是控制中心)互動,你就能發現 Gnome 絕對做對了:細節,對細節的關注!

人們能適應新的界面設計範例,能適應新的工作流—— iPhone 和 iPad 都證明了這一點——但真正讓他們操心的一直是「紙割」——那些不完美的細節。

它帶出了 KDE 和 Gnome 之間最重要的一個區別。Gnome 感覺像一個產品,像一種非凡的體驗。你用它的時候,覺得它是完整的,你要的東西都觸手可及。它讓人感覺就像是一個擁有 Windows 或者 OS X 那樣桌面體驗的 Linux 桌面版:你要的都在裡面,而且它是被同一個目標一致的團隊中的同一個人寫出來的。天,即使是一個應用程序發出的 sudo 請求都感覺是 Gnome 下的一個特意設計的部分,就像在 Windows 下的一樣。而在 KDE 下感覺就是隨便一個應用程序都能創建的那種各種外觀的彈窗。它不像是以系統本身這樣的正式身份停下來說「嘿,有個東西要請求管理員許可權!你要給它嗎?」。

KDE 讓人體驗不到有凝聚力的體驗。KDE 像是在沒有方向地打轉,感覺沒有完整的體驗。它就像是一堆東西往不同的的方向移動,只不過恰好它們都有一個共同享有的工具包而已。如果開發者對此很開心,那麼好吧,他們開心就好,但是如果他們想提供最好體驗的話,那麼就需要多關注那些小地方了。用戶體驗跟直觀應當做為每一個應用程序的設計中心,應當有一個視野,知道 KDE 要提供什麼——並且——知道它看起來應該是什麼樣的。

是不是有什麼原因阻止我在 KDE 下使用 Gnome 磁碟管理? Rhythmbox 呢? Evolution 呢? 沒有,沒有,沒有。但是這樣說又錯過了關鍵。Gnome 和 KDE 都稱它們自己為「桌面環境」。那麼它們就應該是完整的環境,這意味著他們的各個部件應該彙集並緊密結合在一起,意味著你應該使用它們環境下的工具,因為它們說「您在一個完整的桌面中需要的任何東西,我們都支持。」說真的?只有 Gnome 看起來能符合完整的要求。KDE 在「彙集在一起」這一方面感覺就像個半成品,更不用說提供「完整體驗」中你所需要的東西。Gnome 磁碟管理沒有相應的對手—— kpartionmanage 要求 ROOT 許可權。KDE 不運行「首次用戶註冊」的過程(原文:No 'First Time User' run through。可能是指系統安裝過程中KDE沒有創建新用戶的過程,譯註) ,現在也不過是在 Kubuntu 下引入了一個用戶管理器。老天,Gnome 甚至提供了地圖、筆記、日曆和時鐘應用。這些應用都是百分百要緊的嗎?不,當然不了。但是正是這些應用幫助 Gnome 推動「Gnome 是一種完整豐富的體驗」的想法。

我吐槽的 KDE 問題並非不可能解決,決對不是這樣的!但是它需要人去關心它。它需要開發者為他們的作品感到自豪,而不僅僅是為它們實現的功能而感到自豪——組織的價值可大了去了。別奪走用戶設置選項的能力—— GNOME 3.x 就是因為缺乏配置選項的能力而為我所詬病,但別把「好吧,你想怎麼設置就怎麼設置」作為借口而不提供任何理智的默認設置。默認設置是用戶將看到的東西,它們是用戶從打開軟體的第一刻開始進行評判的關鍵。給用戶留個好印象吧。

我知道 KDE 開發者們知道設計很重要,這也是為什麼VDG(Visual Design Group 視覺設計組)存在的原因,但是感覺好像他們沒有讓 VDG 充分發揮,所以 KDE 里存在組織上的缺陷。不是 KDE 沒辦法完整,不是它沒辦法彙集整合在一起然後解決衰敗問題,只是開發者們沒做到。他們瞄準了靶心……但是偏了。

還有,在任何人說這句話之前……千萬別說「歡迎給我們提交補丁啊"。因為當我開心的為某個人提交補丁時,只要開發者堅持以他們喜歡的卻不直觀的方式幹事,更多這樣的煩人事就會不斷發生。這不關 Muon 有沒有中心對齊。也不關 Amarok 的界面太丑。也不關每次我敲下快捷鍵後,彈出的音量和亮度調節窗口佔用了我一大塊的屏幕「地皮」(說真的,有人會把這些東西縮小)。

這跟心態的冷漠有關,跟開發者們在為他們的應用設計 UI 時根本就不多加思考有關。KDE 團隊做的東西都工作得很好。Amarok 能播放音樂。Dragon 能播放視頻。Kwin 或 Qt 和 kdelibs 似乎比 Mutter/gtk 更有力更效率(僅根據我的電池電量消耗計算。非科學性測試)。這些都很好,很重要……但是它們呈現的方式也很重要。甚至可以說,呈現方式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是用戶看到的並與之交互的東西。

KDE 應用開發者們……讓 VDG 參與進來吧。讓 VDG 審查並核准每一個「核心」應用,讓一個 VDG 的 UI/UX 專家來設計應用的使用模式和使用流程,以此保證其直觀性。真見鬼,不管你們在開發的是啥應用,僅僅把它的模型發到 VDG 論壇尋求反饋甚至都可能都能得到一些非常好的指點跟反饋。你有這麼好的資源在這,現在趕緊用吧。

我不想說得好像我一點都不懂感恩。我愛 KDE,我愛那些志願者們為了給 Linux 用戶一個可視化的桌面而付出的工作與努力,也愛可供選擇的 Gnome。正是因為我關心我才寫這篇文章。因為我想看到更好的 KDE,我想看到它走得比以前更加遙遠。而這樣做需要每個人繼續努力,並且需要人們不再躲避批評。它需要人們對系統互動及系統崩潰的地方都保持誠實。如果我們不能直言批評,如果我們不說「這真垃圾!」,那麼情況永遠不會變好。

這周后我會繼續使用 Gnome 嗎?可能不。應該不。Gnome 還在試著強迫我接受其工作流,而我不想追隨,也不想遵循,因為我在使用它的時候感覺變得不夠高效,因為它並不遵循我的思維模式。可是對於我的朋友們,當他們問我「我該用哪種桌面環境?」我可能會推薦 Gnome,特別是那些不大懂技術,只要求「能工作」就行的朋友。根據目前 KDE 的形勢來看,這可能是我能說出的最狠毒的評估了。

via: http://www.phoronix.com/scan.php?page=article&item=gnome-week-editorial&num=5

作者:Eric Griffith 譯者:XLCYun 校對:wxy

本文由 LCTT 原創翻譯,Linux中國 榮譽推出


本文轉載來自 Linux 中國: https://github.com/Linux-CN/archive

對這篇文章感覺如何?

太棒了
0
不錯
0
愛死了
0
不太好
0
感覺很糟
0
雨落清風。心向陽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

    此站點使用Akismet來減少垃圾評論。了解我們如何處理您的評論數據

    More in:Linux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