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國

近乎零邊際成本的社會及其對我們為何工作的影響

隨著我們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已經物聯網化,能源消耗將會接近於零,而社區協作將成為關鍵。

我拜讀了 傑里米·里夫金 Jeremy Rifkin 的書籍《 零邊際成本社會——一個物聯網、合作共贏的新經濟時代 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Collaborative Commons, and the Eclipse of Capitalism 》(LCTT 譯註:中文出版信息可以在 此處 獲取),該書主要討論開放組織原則,尤其是社區創建。里夫金還在書中討論了綠色能源時代的未來以及能源在物流中的使用。本文是三篇系列文章中的第二篇。在我先前的文章中,我討論了 協作共享 Collaborative Commons 。本文,我將討論它對能源生產與供給的影響。

里夫金相信,接下來的 25 年間,家庭供暖、電氣設備、電力行業、車輛駕駛、整體經濟運行等各行各業中的大部分都將採用近乎免費的在地太陽能、風能與地熱能。這一過程已經在個人及微型電站領域開始了,估計會在 2 - 8 年後收回投資。

管理幾乎免費的綠色能源的最優組織架構是什麼樣的呢?此外,通過智能化的通訊與能源系統,組織可以在世界各地發展自己的業務,並且通過洲際能源互聯網共享能源。最重要的是,可以僅以目前全球製造業巨頭的一點兒零頭生產和銷售產品。

物聯網已近

如里夫金所言,物聯網(IoT)能夠連接每一台設備、每一項業務、每一幢住處、每一輛交通工具,將所有這些連接在一張智能網路中,這一網路不僅包括目前所見的通訊網路,還包括未來的能源網路以及物流網路。所有這些網路將集成在單一的運行系統中。能源利用將被完全監控。里夫金相信 10 年內(到 2025 年)大量的智能化的能源測量設備將投入使用。所有這些投資將至少能夠降低當前工業系統中 10% 的浪費。

由於設備集成的感測器與制動器的成本的降低,所有這些都將成為可能。射頻識別(RFID)晶元的價格在 2012-2013 年間已經下降了 40%。微機電系統(MEMS),包括陀螺儀、加速度計、壓力感測器等,的價格也在過去的 5 年間(直至 2015 年本書出版時)降低了 80-90%。

這將會使單個個體的個人設備設備連接數量提升到大約 1000 個。這種連接正是現在的年輕人所鍾愛的,完全融入一個虛擬的全球公共廣場中來分享他們的一切。他們在透明、協作與包容中茁壯成長,並注意保持適當的隱私水平。因此,可以想見,協作共享正當其時。

指數曲線增長

問題:你是想一次性拿到 1,000,000 美元還是想拿能夠在接下來的 30 天內每一天都翻倍的 1 美元?(30 天后,1 美元將變成 536,870,912 美元,是 1,000,000 美元的 500 倍還多)31 天后,這筆錢將超過十億美元。指數增長速度驚人。里夫金認為這正是成本如此快速降低的原因。這將導致整個化石能源工業投資都變成擱淺資產。鑒於這一境況將是協作共享的理想場景,我們應當現在就開始計劃使用所有的開放組織原則進行協作共享。

未來,免費的能源網路

當前,互聯網上充滿了可供學習的免費信息,只要你嘗試尋找它。下一步將是能源免費(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水能)。里夫金認為,在初始投資(研究、開發與部署)之後,免費能源的單位成本將快速降低。信息互聯網與近乎零成本的可再生性也會引入能源互聯網,為家庭、辦公場所以及廠區等提供電力。理想情況下,能源可以提供給建築並部分以氫能的形式存儲,分布在綠色電網中,並與插電式零排放交通工具相連接。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建立了一個由五大支柱組成的結構,這有助於讓數以億計的人口在物聯網時代的世界中以接近零邊際成本的方式共享能源。

太陽能

如果你開始收集來自太陽的能量,能量收集設施僅僅需要獲取到達地球的太陽能量的 0.1%,就可以提供六倍於目前全球能量消耗的能量。

太陽動力公司 SunPower Corporation 開展以上業務。它支持家庭能源生產者。太陽能光伏電池的價格隨著工業產能的翻番大概會降低 20%。太陽能板的數量正在上升,而單片太陽能板的捕獲效率則也在上升。將來也期待會開發出更薄的太陽能板,如紙般纖薄的太陽能片。最終將來將會出現太陽能工廠以及太陽能窗戶。

生成超出的能量後,必須將其售出、存儲在電池中亦或者是用於制氫。這一技術已經引入市場,並將在不久的將來佔據市場的主導地位。僅僅依靠這一技術,零邊際成本的電力已經觸手可及。

風力發電

自上世紀 90 年代始,風力發電經歷了指數形增長,目前(截止 2015 年)已經接近化石能源與核能的發電水平。隨著風力發電機的生產、安裝與維護成本的不斷降低,風電容量大約每兩年半翻一番。因此隨著太陽能與風能資源的增加,政府將不再需要以關稅資助風電與太陽能發電行業。

能源觀察組 Energy Watch Group 正在跟蹤這一趨勢。根據里夫金的說法,地熱能、生物質能、波浪與潮汐能將可能在下一個十年里進入它們各自指數增長過程中的陡峭上升階段。他相信這些都將在 21 世紀上半葉發生。如果到 2028 年,新能源裝機容量可以翻八番或者更多,能源生產中的 80% 都將來自可再生資源。

協作時代不久即將到來

基於上述能源的發展,社會工作環境與居住環境正在改變。摘引 協作時代 collaborative age 的說法:

這一方式可以保證人們之間無障礙的進行任務協作。人員與機器可以無縫協作。而自動化,也即機器之間的協作,也會成為關鍵。正確地應用這些要素的行業將能夠擴大員工的滿足感,並吸引最好的人材。由於日常任務的自動化以及更小的辦公空間需求,這將降低運營成本。

實現轉型

這聽起來很好,但商業如何才能從信息時代過渡到合作時代?一個途徑將是通過3D 列印技術實現的去中心化生產 增材製造 additive manufacturing ,不需要去除材料,造成浪費。

不通過商品輸送,未來很多商品都可以實現在地製造,只需要傳輸相應的軟體。這可以完全避免物流成本,而且可以使得產品製造可以在靠近終端市場的地區就地完成。就此而言,新開發的熔融塑料、熔融金屬以及其他的列印耗材將可以用於製造。這賦予了 3D 印表機製造成千上萬產品的能力(比如珠寶、飛機零部件以及假肢)。

中心化製造與分散式製造,里夫金項目的到來

里夫金相信:通過物聯網經濟以及幾乎零邊際成本的全球互聯網站點,低商業成本是可能的。

  1. 在地 3D 生產過程幾乎不需要人力參與(基於 「 信息製造 infofacture 」 而不是工業製造)。人們收發在地製造所需的信息,就像日常下載音樂一樣,你接收的僅僅是代碼而已。
  2. 3D 列印所需的代碼是開源的,人們可以學習並改進設計,在更廣泛的程度上成為一名自助生產者(不存在知識產權保護的藩籬)。這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將帶來指數式的增長,以更低的價格以及近乎為零的邊際成本提供更複雜的產品。
  3. 減材製造過程(目前的製造過程)存在很大的浪費,在每一道工序中都產生了大量的廢料。(僅有 1/10 的材料是所需要的。這些材料可以在地化地在任何地方從基本粒子合成出來,比如再生玻璃、纖維產品、陶瓷以及不鏽鋼等。複合纖維混凝土擠出後可以自由成型,其強度足以構建承重牆[有望在 20 年內實現]。)
  4. 3D 列印工藝需要更少的移動部件,且幾乎不需要備件。因此,昂貴的重組與產線轉換所佔用的時間延遲所帶來的影響將會更加有限。
  5. 材料將會更加耐用,更加可回收利用,且污染更小。
  6. 由於其低物流成本與低能耗的特點,基於物聯網的在地化分散式生產將以指數速率在世界範圍內傳播。

里夫金引用了 [Etsy][https://www.etsy.com/] 作為這種模式的一個例子。你可以找到你感興趣的事物,並利用他們的網路在當地製造它。他們出售相應的代碼,而你可以在當地供應這些產品。

里夫金認為未來,中小規模的 3D 公司可以通過信息製造生產更複雜的產品,它們因而可能在在地的技術園區內形成合適供應鏈規模的產業集群(另一種形式的社區開發)。下面是目前的案例:

  1. RepRap: 一種能夠製造自身以及自身所有零件的 3D 列印製造設備。
  2. Thingiverse: 最大的 3D 列印社區。基於 GPL 與 CC 許可共享 3D 列印模型。
  3. Fab Lab: 開源的製造業點對點學習網站。它已經引入到發展中國家當地的偏遠社區。
  4. 3D 列印的汽車(Urbee vehicle)已經在測試了。
  5. KOR EcoLogic 有一種城市電動汽車。

創客的行動準則

下面是這些生態系統所遵循的原則:

  1. 它們使用開源共享軟體。
  2. 它們推崇合作學習文化。
  3. 它們相信可以構建一個自給自足的社區。
  4. 它們致力於可持續生產實踐。

工作與協作共享的未來

當技術取代了工人,資本投入也就取代了勞動投入。2007 年相比 20 年前,商業公司使用的計算機與計算機軟體的數量已經增長了 6 倍,單位時間內僱用勞動所使用的資本量也翻了一番。機器人勞動力的應用正在上升。中國、印度、墨西哥以及其他的新興經濟體已經認識到世界上最廉價的勞動力也沒有像可以取代它們的信息技術、機器人技術以及人工智慧技術那樣廉價、高效和具有生產力。

回到里夫金的觀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結束了奴隸制與農奴制,第二次工業革命造成了農業勞動與手工業勞動的極大萎縮。里夫金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將導致製造業、服務業中的大規模僱用勞動力的降低,也會導致大部分知識部門中僱用的專業勞動力的減少。

里夫金相信充沛的零邊際成本的經濟將會改變我們對經濟運行過程的認知。他認為傳統的資方與雇方、賣方與買方的範式將會崩潰。消費者將開始自行製造產品(同時也為有限的其他人),從而消除消費者之間的區別。在邊際成本逐漸降低到零的共享協作中,這樣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的產消者將很快能生產、消費以及互相分享他們自己的商品與服務,從而帶來超越傳統的資本主義市場模式的組織未來的經濟生活的全新方式。

里夫金預測未來,更加重要地是共享協作,並且在市場經濟中這將會和努力工作一樣重要(一個人的能力在於合作能力,而不僅僅是努力工作)。社交資本的積累將和市場資本的積累同等重要。社區的依賴以及對超越與價值的探索將成為對個人的物質財富的衡量標準。我們以上列明的 開放組織原則 在未來將指數化的變得愈發重要。

物聯網將把人類從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解放出來,讓人們在共享協作中追求非物質的共享利益。在近乎零邊際成本的社會中,雖然不是所有的基礎物質需求,但是我們的大量基礎物質需求幾乎都將可以零成本滿足。這個未來社會將會超乎想像的物質豐富。

產消者與智能社會的到來

里夫金在文中認為,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在一些全球性的大宗貨物上的沒落,在共享協作的社會中,買賣雙方將讓位於 產消者 prosumer ,所有權將讓位於開源共享,使用權將比所有權更加重要,市場將由網路所取代,信息供應、能源生產、產品生產、學生教育的邊際成本將幾乎為零。

能源互聯網已經在路上

物聯網金融不是來自於富有的資本家或者企業股東,而是來自於成千上萬的消費者與納稅人。互聯網不為任何人獨有。互聯網之所以能夠運行,僅僅是因為建立了一套商定的協議允許網路中的計算機可以互相通信。這對於每一個已經支付了網路使用費用的人來說就像是一個虛擬的公共廣場。接下來的分散式可再生能源也會像類似的方式分布。在入網收費以及其他融資方式下,政府將承擔初始的研究費用,但是在這一固定投資之後,大眾將能夠免費接入並使用它。一旦發生,政府中心化的運營方式將會轉向分散式所有。美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正在研究如何在接下來的 20 年間建立一個國家能源互聯網。

這不僅僅是電力供應那樣簡單。每一幢建築中的每一台設備都將裝備連接到物聯網的感測器與軟體,提供產消者以及網路上其他人的實時的用電信息。這一能源互聯網將能夠感知每一台設備任一時刻的用電數據——空調、洗衣機、洗碗機、電視、吹風機、烤箱、烤爐以及冰箱等等。

這不是將會到來的情景,而是正在發生。它不僅僅是正在考慮當中,而且是正在踐行當中。Intwine Energy 已經可以提供上述過程。一批年輕的 社會企業家 現在正在使用社交媒體來鼓勵他們的同齡人創造、運營和使用這個能源互聯網。

物資充沛超出我們需求的新世界

里夫金認為我們必須開始展望一個完全不同的新世界。想像一下在這個世界裡,你可以放棄那些你曾經必須付費購買的或者是必須以一定利潤出售的東西。沒有人會向我們收取互聯網電話費用。他相信這些放棄的商品需要無法像電信、公路、橋樑、公立學校與公立醫院那樣由政府提供,也不能完全當作私人財產來買賣。這些商品必須由以一定規則、責任以及共同利益(信息、能源、在地生產與在線教育)凝聚的社區來供應。這些商品的交換不應由市場或者政府主導,而應基於 公地悲劇 的原因,由網路中的共同體負責,它管理和執行分散式、點對點、橫向擴展的經濟活動。

里夫金感到共享協作作為管理主體是極其重要的。這正是在地(項目)發揮領導力之處。目標、過程、任務以及責任都必須在同意以及確認後成功執行。進一步而言,「社會資本」也是主要因素,必須要廣泛引進並深化質量。社區內部的交換、交互以及貢獻遠比向遙遠的資本市場進軍更加重要。如果情況如此,那麼我們的 開組織領導力 將會十分重要。

公共廣場與私有權

「至少在互聯網之前,公共廣場是我們交流,社交,陶醉於彼此陪伴,建立公共紐帶以及創造社會資本與信任的地方。」歷史上,日本的鄉村就是這樣建立的,以應對像颱風、地震這樣的自然、經濟或者政治災難。他們將公共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這正是社區的開源組織原則的全部。

被接納的權利,互相接觸的權利,也就是共同參與的權利是所有參與者的基礎權利。私有財產,即圈佔、擁有和排除的權利,只是對標準規範的一種有限制的偏離。由於一些原因,在當前的現代社會中獲取大量的私有財產的權利是重要的,里夫金認為在接下來的時間這將會得到反轉。

里夫金在書中寫道,世界將在下列領域公共化。

  1. 公共廣場公共化
  2. 土地公共化
  3. 虛擬公共化
  4. 知識公共化(語言、文化、人類的知識與智慧)
  5. 能源公共化
  6. 電磁頻譜公共化
  7. 海洋公共化
  8. 淡水公共化
  9. 大氣公共化
  10. 生物圈公共化

過去 200 年的資本主義,市場的封閉化、私有化和商品化必須審視。 在透明、無等級和協作的文化中,他們如何才能最有效? 歸結為兩種觀點,資本主義(我擁有,屬於我的,你不能用)和協作主義(任何人可用,有相應的使用規則與使用指南,因而任何人有享有公平份額)。 今天的合作社在這方面很擅長,比如 國際合作社聯盟(ICA)。 合作社必須為更大的社區利益生成動力,而且這種動力必須大於任何利潤動機。 這是他們面臨的挑戰,但這並不新鮮,因為現在地球上七分之一的人都在某種合作社中。

正如我在本文中所展示的,物聯網將成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此外,能源成本預計將接近於零。 隨著這些變化,社區協作與合作將變得比努力工作更加重要。 在本系列的最後一部分中,我將探討物流和其他經濟活動中的協作共享。

(題圖:MJ/00ed9931-0d49-4cbe-82d1-ebd28b758880)

via: https://opensource.com/open-organization/22/5/near-zero-marginal-cost-societies-and-impact-why-we-work

作者:Ron McFarland 選題:lkxed 譯者:CanYellow 校對:wxy

本文由 LCTT 原創編譯,Linux中國 榮譽推出


本文轉載來自 Linux 中國: https://github.com/Linux-CN/archive

對這篇文章感覺如何?

太棒了
0
不錯
0
愛死了
0
不太好
0
感覺很糟
0
雨落清風。心向陽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

    此站點使用Akismet來減少垃圾評論。了解我們如何處理您的評論數據

    More in:Linux中國